悟見講綱:不修不辦是愚人 
 
一、道場上有這些人 
 
濟公老師説 
 
道場還有哪幾種人? 
 
㈠有理想沒有行動. 
㈡只抱怨沒有了愿. 
㈢忙凡業忘己宏愿. 
㈣湊熱鬧自當客人. 
 
二、參班不辦沒意義 
 
濟公老師説 
 
來道場,有沒有覺得自己是客人?什麼事都不參與,只參班不參辦,那你存在道場,有何意義? 
 
三、不修不辦太可惜 
 
濟公老師説 
 
生命非常寶貴,時間一點一滴流逝,若不利用時間,來創造生命價值,是非常可惜的. 
 
四、默默付出真修道 
 
濟公老師説 
 
大家吃飯,會選擇自己喜歡吃的菜,來道場,也選自己喜歡做的工作,這不是修道人該有的精神. 
 
修道是別人不願意做的,你要去做,不願意承擔的,你要去承擔,縱然是默默無名,也要無怨無悔,一點一滴上天看得清清楚楚! 
 
五、修道要能容能忍 
 
濟公老師説 
 
咱們今天修道,要像茶壺,肚大能容,但只是容,還不夠,要再加上忍字,遇事能夠忍. 
 
看看茶壺,肚大口小,懂得為師的意思嗎? 
 
六、吃苦了苦人上人 
 
濟公老師説 
 
修道挫折多,賢徒挫中求,考驗難忍難受,莫問為什麼?春花豈能常留,順路豈進佛國,風雨熬煎我,人上的賢儔. 
 
七、考驗是上天恩賜 
 
濟公老師説 
 
困窮與患難,乃上天磨煉一個人的最高學府,此學府非盡人皆能入.幸遇者,乃上天厚我之甚也.若不於此求得精益,而心性受用,乃辜負天恩. 
 
八、修道人的志節 
 
濟公老師説 
 
聖事難事辦得成,所謂擔當. 
順境逆境衝得過,方顯襟度. 
喜怒無常穩得住,方算涵養. 
取捨進退忍得下,可現氣宇. 
 
利害得失看得破,端看操守. 
死生禍福認得透,始見志節. 
 
九、末後三大考關 
 
濟公老師説 
 
(1)是是非非 
(2)七情六慾 
(3)神通法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