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如何去除無明火?
一、除無明以明明德
濟公老師說
自性本俱足萬法,只緣無明障蔽,除無明以明明德。
有云:人生不滿百,常使千歲憂。在這滾滾紅塵裡,只因為無明,產生了千千萬萬的牽掛,一圈一圈、一層一層的把「心」牢牢給栓住了,
緊緊的幾乎窒息,濃濃的淡化不開,生活的目的完全陷入一直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茫然和錯覺裡,無暇探討生命真正的意義何在,
於是,有了貪瞋痴愛,有了因果輪迴,有了生生死死永無止息的沈浮。
二、不明理,焉修道。
觀音慈悲:
己性不明心昏昧,
至善難復身難修;
己身不正難化眾,
焉作苦海渡人舟。
濟公老師說: 不明理,焉修道。
濟公老師說:
若是真明理,執著心不生,心燈常自照,他人過莫尋,常懷過去心,無明火自生,現在心可存,悲心救世人,未來心可有,了愿返瑤琳。
三、明師一指破無明
濟公老師說
明師一指己然超生,但是接著就要破累世的宿習,各煩惱障,否則還是不能了死,還是在輪迴當中流轉。
在求道當下,每一個人均己明體,只因知障而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無法悟空,故要時時觀照,由心、由潛意識下手,轉而步入空境,而且能夠無住,不在善惡福罪當中偏浮。
修道不外人事。彼此,當思想無法溝通,無明產生時,此乃累世識能的輪迴,燃燒起來滋味很難受。
四、不執著破除無明
濟公老師說
各人的愛愁與執著產生無明,是生死輪轉不止的主因,凡事隨心不要攀緣,否則產生執著,則心智無法啟發,不能成大器。
須知「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人一生執著就無法自在。
所謂習慣,乃個人累世的宿習,而「我的」,「我做的」,「我本來就有的」等等都是執著,都是無明。
五、用轉唸破除無明
濟公老師說
要破無明說難很難,說簡單也非常簡單,只要一個念頭轉過來就好了,只是要跨越一個念頭卻非常困難。
如何跨越呢?首先相互間思想要充份的溝通,每件事情,各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善意,但要配合整體來觀察,亦即所謂通盤的考慮,
例如:家人反對素食,只因為怕導致營養不良,這時,要以感激的心情,和顏悅色的態度加以說明,充份溝通之後事情自然圓滿。
六、聰明也是無明
濟公老師說
現代人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並不是真智慧。修道最重要的是要提出真智慧。
假聰明者會偏激愛表現。真聰明的人是大智若愚。有智撥得乾坤轉,無智反被道理埋。
熄滅煩惱降伏諸魔,才可脫出五陰三界。
七、除身口意之無明
濟公老師說
有我就有苦,而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脫煩惱苦海,需靠本身的力量,別人是無法幫助的。
如何解脫呢?要從身口意修持著手,一切念頭思想行為皆由五蘊所引起,從修持中來往除不良的習性,靜熄動心。
忍辱包容有度量,逆來順受增長智慧,時時為別人設想,自然活得超脫快活。
八、迴光返照除無明
濟公老師說
每一個人所講的均在數理當中,有著對待,故凡事要迴光反照,如此,在閒關遇到廣考時,才能明辨。
際此普渡之期,大家都是上求佛道,下渡眾生的一群,因此必須精進,然後應機而說,法本無高下或深淺之分別,只要適合對味即可。
九、去除無明火
關聖帝君:談無明火
所謂「無明火」者,就是嗔怒之火,因其能蒙蔽吾人之明德本性,所以名為「無明之火」。
蓋因本性被埋,不能放出光明之故也。所謂:「一念嗔心起, 百萬障門開。」
吾人若能修去嗔毒,改盡脾氣,則心性常放光明,自然心平氣和,常保清淨而不致於生脾氣,發出無明火,以燒壞自性功德林矣。
無明火之毒,雖然可怕,但是卻可用心除之。
修道之人,欲去其三毒,無名之嗔火,若不能先去之,則太和之氣難保,內功也難成矣。所謂:「一把無明火,燒盡功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