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找回密碼
 註冊
umdisplay&fid=37" hidefocus="true" title="資料" style="font-weight: bold;">道義資料
  • 天命書
  • 简繁
  • 搜索
    查看: 3206|回復: 0

    悟見講綱:四書大學先天解(經典篇)180527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8-5-27 20:5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悟見講綱:四書大學先天解(經典篇)180527

    一、何謂大學之道?

    大:人得一為大,一就是道,得一,就是拜明師求道。

    大學:大學就是大人之學,大人就是佛家所說的大丈夫、佛,在儒家來說,就是聖人。

    大學之道:就是成聖成佛之道,就是佛家的正法眼藏,道家的玄牝之門。

    二、何謂明明德?

    明:第一個明,如同佛家心經所說的觀自在菩薩的「觀」,意指要去拜明師求道,才能找到佛心本性,光明德行。

    第二個明,指本性之意,明德,即是光明的本性,純善無惡的佛性,良知天心。

    明明德:就是去拜明師求道,才能回復我們的本性。

    三、何謂親民?

    親民:親就是親近,民就是指眾生。儒家的親民,就如同佛家的渡化眾生,與眾生廣結善緣,然後引導眾生來拜明師求大道,就是求成聖的大學之道。

    親民亦可當新民:求道之後,找到佛心本性,改毛病去脾氣,重新做人,回到佛心。

    四、何謂止於至善?

    止:就是達到的意思。

    至善:是指圓滿的境界,在天堂來說,就是指無極理天,無生無死,朝拖輪迴的天堂。對佛心本性來講,就是回復佛心本性,也就是成佛之意。

    止於至善是大學之道的終極目標,也就是成聖成佛回理天。

    要止於至善,一定要「明明德、親民」,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也就是求道修行。

    五、儒家的修行法

    經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知止:就是找到佛心,如同佛家的明心,要明心,就要拜明師求道。

    定:如如不動的佛心,佛心本性作主,不受外界引誘,謂之定。

    靜: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自性,本是清淨」,此處是將煩惱轉為菩提,改毛病去脾氣,自然能回到清靜的佛心本性。

    安:是指心安,沒有煩惱,心靜如水,不起風波,無憂、無慮、無煩惱是安。

    慮:是指一切的起心動念,都能合乎道,思慮周全圓滿,沒有缺點。

    得:就是達到,達到至善的境界,就是回復全善的佛心本性,這就是得。

    儒家定、靜、安、慮、得,在修行上來說,是內聖的功夫,也就是改毛病去脾氣,回到全善的佛心本性。

    六、道為天地萬物之本

    經文: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有本末:天地萬物皆是道所創造,道是萬物的根本,天地萬物有道,才能有種種的作用,這些作用就是末。

    事有終始:天地萬事,因為有道的存在,所以就有開始和結束,就是有因有果。

    知所先後:我們求道學道,能知道天地萬物萬事的根本及作用,都源之於道,我們的靈性也是道所生,知所先後,對靈性來說,就是知道生死來路。

    則近道矣:我們拜明師求道學道,知道生死來路,這個就是回天的道。

    七、儒家的外王功夫

    經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經文: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就是要將大道推展於全天下,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成就人間淨土。

    修身:就是是拜明師求道,恢復佛心本性,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如同佛家所說的自覺覺他,達到佛的境界。

    齊家:讓全家全部求道修道。

    治國:讓全國人,全部求道修道。

    平天下:讓全天下人都求道修道,人人有道,天下太平。

    要化娑婆為蓮花邦:一定要從修身著手,然後齊家,再治國,最後才能平天下,將人間化為淨土。

    經文: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下面的字調到上面來,變成了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就是達到各項的目標。

    身修:做到了修身。
    家齊:做到了齊家。
    國治:做到了治國。
    天下平:做到了平天下。

    八、儒家的修身之道

    經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正心:起心動念,都合於道,沒有邪知邪見,就是正心。

    誠意:真誠的佛心,不虛心假意,不欺天,不欺人,更不欺騙自己,求了道之後,終生抱道奉行。

    致知:求道修道,要做到誠心,一定要找到佛心,致知就是拜明師求道,找到佛心本性,沒有拜明師求道,所修的心,不是佛心,是人心善良的一面,仍有對待,仍落在輪迴中。

    格物:就是革除心中的種種物欲,不受外界形形色色的引誘,回到本來佛心本性,真人作主,如如不動,不貪、不嗔、不痴,也就是佛家所說,渡盡自性所有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就是格物的真意。

    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如改成心正、意誠、知致、物格,就是達到目標之意。

    心正:就是做到正心
    意誠:做到誠意了
    知致:達到致知了
    物格:做到格物了

    九、人人有道世界大同

    經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天子:國王或皇帝
    庶民:所有的眾生
    壹是:全部都是。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皇帝到百姓,所有的眾生,都會來求道修道,以求道修道為本分,人人有道,人人是佛。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如果大家不求道、不修道,那要天下太平,那是不可能的,人間也無法成為淨土。

    其所厚者薄:厚,就是看重,比喻看重求道修道;薄,就是看輕,比喻看輕世俗凡事;               
    整句意思是:該注重的事,不去注重,就是指人人都應該來求道修道,而不來求道修道。

    而其所薄者厚:世俗凡事,本來應該看輕,卻偏偏去重視它,迷戀紅塵。

    未之有也:指世人如本末倒置,不求道修道,而想要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人間淨土也不可能實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fastpostreturn">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宗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5-8-7 16:06 , Processed in 0.0210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