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以身示道才有功
一、修道要蘊含德性
濟公老師說:
徒兒現在修道,要蘊含德性,德性是什麼呢?就是「誠於中,形於外」,真心想幫助他人,但不求回報,默默地做,這才是真德性,真功德。
所以為師希望徒兒們要養德,德不是口說,德性的好壞是要讓人去感受的。
二、效聖法賢
濟公老說:
其實每個人的導師還是自己,能救自己的還是自己,一切憑自己的心念去做,自己的心要定,心要定就得多參訪聖賢先哲,踏以前往聖的足跡,才能了解哪些話哪些理,合乎天意。
三、成仙做佛在自己
濟公老師說:
今天要成道,今天要有成就,還是自己要想得通才可能,要做仙佛,也要自己放得開,才能做仙佛。
每個人的能力無限,潛力無限,是自己沒去發掘罷了,寶山還得自己挖,每個人都有上天賦予的智慧,因此要自己去挖、自己去找。
發心、退心在一念之間,今天願不願意修,願不願意辦,就看你們自己了。
四、受天恩祖先沾光
濟公老師說:
徒兒有沒有想過,憑你一個凡人,何德何能,讓你的祖先沾你的光,你有做了什麼善事嗎?你有行功立德嗎?
光是坐在佛堂,聽講師講課,祖先就可以沾你的光在外面聽啊,為什麼還不珍惜呢?
五、要守好自己的德
濟公老師說:
徒兒要懂得隱惡揚善,別人的德性多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發揚,不要常記著他人的缺點,修道要有寬大的心胸,要學彌勒佛的心去包容,包容第一步即是忍,修道要剛柔並濟,懂得嗎?
人總要留德才會與天地並生,相生相配合,天地人即為三才,也因此自己要守自己的德。
六、見道成道學公心
濟公老師說:
修道不分老與少、乾與坤、先與後,同心協力,才能見道成道。
修道是活潑玲瓏的,但也不可有貢高心,大家同是老母的分靈,應該互相扶持、互相幫助。
生死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希望徒兒學學為師的「濟公」之心。
七、自身就是佛堂
濟公老師說
修道不是在佛堂,才可以修,不是在佛堂,才可以躲劫避難,我們本身,就有一個佛堂。
修道是每個地方,每個角落,要做你應該做的,這就是道呀!並不是來佛堂,聽兩小時的道理,便是道。
我們要把道,融入社會、融入於家庭、融入於世界上。
八、日常生活不離道
濟公老師說:
所謂學道,道是在日常生活之間,日常中就有道,所以呢,我做人處事,時時刻刻合著道,我就是在學習。
我學習怎樣待人之道、我學習怎樣效法天地之道、我學習什麼是天德地德之道,所以才叫做學道。
九、以身示道才有功
濟公老師說:
天無言地無語,所以你們要以身示道,你既然代表道,就要把道帶出來,你走到哪裡,就讓人家感覺「道就在那裡」
如果你們自己,做得好的話,人家就說「道很好」,自己做不好的話,人家就說「道不好」。
所以是功是過,都在你們一念一舉之間,所以你們的一舉一動,都不可馬虎喲!
十、高傲就修不道
濟公老師說:
有一句話說「曲高和寡」,我們做人不要太高傲,孤高則寂寞。
現在,人在深山古洞,可修不了道,在紅塵中,也得隨緣而處,要是很高傲的話,你們看看不僅修不了道,你也做不了人啦!
十一、心存感謝有善緣
濟公老師說:
德性是讓人去感受的,說不出來的。退一步去私心,人家更可以感受到你的德性。
要二六時中,時時刻刻能夠感謝,只要你們每天存感謝的心,不管你在哪裡,都能受益無窮,因為無論你怎麼樣,別人都會喜歡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