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孔子的三大考驗
悟見註:諸多古文,請看視頻講座,即能知曉。
一、孔子生平簡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於西元前 551年。
曾經拜過六位師,未得真道,最後問禮於老子,才得上帝的真傳。
周遊列國十三年,遇到三次魔難〔一〕匡國遇難〔二〕削跡伐檀〔三〕陳蔡絕糧,但都是臨危不亂,處逆境而常安。
杏壇設教,明傳詩書暗傳道。弟子三千位,賢人七十二位,有教無類,為前東方第十五代祖師,卒於西元前四七九年,享年七三歲,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二、孔子在陳蔡絕糧
孔子家語中的記載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於陳、蔡。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
三、孔子在匡國遇難
匡國遇難-子似陽虎(為魯季氏家臣,曾虐待匡人而結怨)被圍困五天後,才知是孔子,而放行。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5
四、上一段白話翻譯
孔子被匡人連圍數日,孔子此時,表現得非常坦然,對弟子們說:「周文王死後,古代文化,不是都保存在我這裡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
如果上天想要,毀滅這些文化,那我就不能傳授這些文化了;
如果上天還不想,毀滅這些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終於,匡人弄清楚,這群人中並無陽虎在內,事出誤會,便解圍而去。
五、伐檀削跡之辱
桓魋以巧言令色,見寵於宋景公,桓魋忌孔子來而欲殺之,
孔子在宋國的大樹下(杏壇)講道時,為宋之奸臣司馬桓魋所謗毀,並欲置之於死地。
幸好有弟子得知情報,經過一番的安排後,才脫險離開宋國。
司馬桓魋撲個空,殺不到人,氣得怒火三丈,命令拆了杏壇,砍平了大樹,並派人將孔子及其弟子走過的足跡用大掃帚掃去,極盡侮辱聖哲,謗毀聖道之能事。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詳見(論語‧述而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