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修道要常懷善念
一、先善養自己的心
濟公老師説
先善養自己的心,時時發出正念,才不被怨、恨、惱、怒、煩佔據你的心,不要小看,你那又扭,又倔,又拽的個性和脾氣,因為「小事」可以吹起一個「漩渦」,然後變成一大片的漣漪。
二、心量不要太狹窄
濟公老師説
你的心量太狹窄,火候不夠,看到任何一件事都不滿意,就會從臉色表現出來,一點也瞞不了人。
當別人講你們一句不好聽的話,就記在心上,會嗎?人嗎,最在乎的就是別人的一句話,如果那一句是冷酷無情的話,而且又是從你最在乎的人口中講出,請問你們會難過幾天呢?
三、修道是求其放心
濟公老師説
要調整過來,只有真修行的人,才會真的從心地下功夫,修道的目的,不就是求其放心嗎?放得了這顆心,就過得了關,你的路就會變得很寬大。
四、修道要常懷善念
濟公老師説
要知道當你一念善時,天地便充滿善氣,當你一念惡時,天地便充滿災難,要常懷善念,不因為一時的不如意,就生發種種不平、怨恨的心。
徒兒當你善念愈多,祥和之氣便愈多,愈會感召「喜神,貴人」,災難也會化於無形,可見,一念至善有多重要。
五、做人要腳踏實地
濟公老師説
做人要腳踏實地,套一句人常說的俗語:「苦瓜雖苦吞入肚,甘蔗雖甜要吐渣 。」苦瓜雖然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苦的,卻是清涼退火,先苦後甘!
修道亦是如此,要先吃得了苦,上天才能給你甜的,你才能嚐到真正的滋味。
六、得失當中取其中
濟公老師説
甘蔗雖是甜的,但是你能完全吸收嗎?沒有辦法,還是要將渣吐出來,這叫做「有一得必有一失」,得失當中取其中間,也就是不求、不貪、不奪、不取。
七、要視名利如浮雲
濟公老師説
修行人要將「名利」,二字看如敝屣,視富貴有如浮雲一般,以閒雲野鶴之心,任你徜徉遨遊於天地宇宙之間,這樣哪會有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