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孔子勸世人求道 (求道篇)180404
一、孔子問禮求天道
孔子拜老子為師,求得了天道。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學而篇暗示求道
論語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三人行暗示求道
論語述而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知其所止應求道
孔子説
詩云:「邦畿千裏,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五、知天命即是求道
孔子説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六、人得一則成大人
四書大學篇説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七、 天命之謂性
四書中庸説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可離,非道也。
八、致中和必須求道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