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將煩惱轉為菩提
一、煩惱不要怕
濟公老師説
今天你有第一個煩惱,就有第二個煩惱,繼續更有第三個煩惱…。有煩惱沒關係,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的來龍去脈。為何它能困擾你?為何它能讓你痛苦?從這件事能看到另一件事,看到其根本的那一面,那才是重要約。
二、煩惱即是菩提
濟公老師説
佛與眾生是平等的,你沒有經歷過煩惱,便達不到菩提覺路;你沒有經過眾生的歷煉,你體會得到佛的境界嗎?
你們的念頭瞬息萬變啊!那是不是你們的心在主導呢?今天可以高興,明天可以傷心,後天可以生氣,是不是?
三、如何去除煩惱
濟公老師説
何謂「煩惱」呢?煩惱啊!是不是不叫它出來,它卻偏偏出來了?這就是煩惱是不是?很多時候,我明明不要它出來,它一條一條地冒出來,
我明明就想靜下來,卻靜不下來,一件一件的事情湧上來,是不是?煩惱來時,沒有關係啊!但是要知道煩惱的根源,那才能真正沒有煩惱。
四、煩惱是假相
濟公老師説
活得快不快樂,就要看你自己了,快不快樂,要你自己去主宰。沒有人叫你不要快樂;你要憂愁,是你自己的煩惱妄想,所幻化出來的假相。
五、貪嗔痴煩惱之源
濟公老師説
修自己成就自己;把貪心去掉,把私心變成公心,把嗔心變成歡喜心,把痴心變成智慧心。
眾生都是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為貪、嗔、痴,故無法看破。當你要恨別人 的時候就趕快提出你的智慧轉變成歡喜心,然後把貪心減到最低程度,慢慢修到最完美的境界。
六、行道能改命運
濟公老師説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兒女是債,還債討債?這時就要靠!「持念」的功夫。心轉之後,外在要行,行之後才有辦法改變命運,大事化小,小事化 無。
七、太精明煩惱多
濟公老師説
人太精明,就無法真正地瀟灑,也就有了許多煩惱。如果煩惱多,心就不開 ,所以只要心念轉動了,當下即是天堂。
八、打開心結沒煩惱
濟公老師説
瀟灑無煩惱地,將歡樂帶給別人,就是濟公、就是活佛。
每 個人心中都有憂鬱,有很多的煩惱,解不開的心結。這是因為我們常常因一時的衝動,而產生執著,所以要「放下」執著的心才能打開心結。
九、放下就沒煩惱
濟公老師説
但年輕人做事,常有始無終,故我們要有恆心、有耐心,好好的去學習「放下」。聖人所為何事?為天下芸芸眾生啊!吃了苦、受了氣,不怨天尤人。
十、任勞任怨沒煩惱
濟公老師説
要知,任勞不任怨,無功;任怨不任勞,無德。想服人就難了。進了佛門要安份守己,為師自然助你一臂之力,但要確實「安份守己」。
十一、守住本心沒煩惱
濟公老師説
二六時中,無時無刻,無論對內、外、事、物、人,樣樣皆要守著這一「點」,就可以少惹些禍,煩惱也就少了,這條「路」才會走得更好。
簡單地說:這個靈性顧全 了,全身就沒煩惱了。
十二、守己安份沒煩惱
濟公老師説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要死守善道,此身何懼!要有光風霽月之心啊!如此對待天下眾生與你自己,那麼煩惱不見了,你就「安份」了, 守住這個靈性了。
十三、心修好沒煩惱
濟公老師説
這個善和惡,好和壞,是不是在你的心念之間啊?是不是在咱們的心啊?善念變惡念,惡念變善念,都是心在轉變。所以要修道就修這顆心啊!
時時 刻刻的修,修得乾乾淨淨,修得圓滿,要內修心性,外修功德。所以不管好歹,心念要透得過,才能海闊天空、更上一層。
十四、煩惱起於心
濟公老師説
人的心會有煩惱,都是因為受到外界的誘惑,加上自己的多心,使自己的 「心」支離破碎而憔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