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講綱:六和敬的修行法
一、何謂六和敬
濟公老師説
◎ 懂得『敬』字,便是開始化性了,人與人之間有“六和敬”的修行功課,乃是指“同戒和敬、同見和敬、同行〈利〉和敬、身慈和敬、口慈和敬、意慈和敬”,從我們的視、聽、言、行中去改善,只要願意改,就能變成善。
二、無價寶就是祥和
濟公老師説
真正的無價寶就是祥和,修道人就是要帶著祥和之心,很慈祥的對待人家,和和氣氣的對待人,不要排除異己。
你認為這個人跟你的想法不同,你就排斥他,這樣可以嗎?和你信念不一致的人,你就不跟他來往,可以嗎?
如果說修道人排除異己,那能夠用道來和天下太平嗎?
三、六和敬出自佛陀
網路前賢解
㈠身和同住
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同修大眾,同作佛事,必須做到身業清淨,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㈡口和無諍
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同修大眾,共同信佛、修道,必須做到語業清淨,說話懇切,言語柔和,和平共處。
㈢意和同悅
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同修大眾,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須做到意業清淨。日常生活中,不違不犯,不比較人我得失,不計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悅才是當下的淨土。
㈣
Important: PHP 7 will be removed soon. Please switch to PHP 8 in your control panel.
和同修
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同修大眾受持戒法,進退有節,儀禮有據,行住坐臥之中,威儀莊嚴。
㈤見和同解
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同修大眾對於出世聖道,能如理通達,捨去分別執著,彼此見解一致,達成共識,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㈥利和同均
在經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濟的均衡。同修大眾,不論是經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