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道義:性 理 題 釋 看全部

性 理 題 釋

郭   序  

蓋聞先天大道,乃性理真傳。綜合三教聖人之教義,而作救世之寶筏。只以人心不古,世風衰頹,以致釀成空前之浩劫,生靈因之而塗炭。是以上帝綸發好生之德,不忍善惡混淆,玉石俱焚。特降大道于東魯,闡揚性理之奧義。重現中天,複生真儒。提倡聖道,宣示正宗。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暮鼓晨鐘,整綱紀之已墜。期得喚醒愚迷,驟變頹風。將見化行俗美,堯舜復興於今日。

物阜民康,大同再現於末世。無奈世人執迷不悟,蔽於物欲,竟尚名利,鬥智弄巧。及至今日,逾趨逾下。滔滔者天下皆是,古道德蕩然無存。人類前途,何堪設想?若不早為救拯,則億萬生靈,將盡墜苦淵。惡濁社會,永難澄清。

惟大道真理,隱微難測。吾人聞之,妙理固難洞悉,大道亦不明了。甚至誤認大道為異端,真理為迷信,區區淺見,疑惑叢生。雖孔孟再世,佛老重生,亦難促其猛醒。今我活佛師尊,洞達此情,慈悲為懷。特將道中各類疑問,分別出題,命吾儕分別解答,加以整理。複經師尊降鸞修正。並由師尊自答十餘題。越數月,始克成帙,題曰性理之題釋,所有道之內容,如三聖之教義,均有詳細解答。閱者皆可一目了然,誠為大道之秘解,覺世牖民之聖傳也。書成師尊複命作序,以敘始末。惟廷棟自愧學識淺薄,文詞粗陋。尚望海內高明,不吝指教為幸,是為序。

                                                     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醜桃月

                                                             郭廷棟序

濟公活佛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大道自開普渡以來,得道原子,不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則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於有疑不問,問而不能領悟之故也。餘因有鑒於斯,乃有性理題釋之作。每題解答時,釋義則力求簡明,言詞則力求淺近。此數十題雖不敢言盡善盡美,然而粗理俱備,或可作為參考之用。總而言之,餘之目的,使修道者觀此,徹悟真理,而為進修之指南;慕道者閱之,疑釋理明,而作求道之門徑;人人若能照言實行,縱不能登峰造極,亦可消夙世冤愆,齊脫苦海,共登覺路,是余之厚望焉。


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醜春三月朔日

一、道的真義

天地元始,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神。道祖曰:無名天地之始,『即象○』;有名萬物之母,『即象一』。大道無名,強名曰道。道大無形,強以圈形之。圈者一之靜象,虛理一團,道之全體。一者圈之動象,一本散于萬殊,道之達用。圈動一生,一縮為點,點伸為一。『圈』、『一』、『點』實為動靜伸縮,變化無窮。放之,則彌六合,曰一;卷之,退藏於密,曰點;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貫,無所不包,彌綸天地,包羅萬象,真空妙有,萬靈之主宰也。在天謂理,在人謂性。理者,萬物統體之性。性者,物物各俱之理。人人有,而不知其有。知此者,大化神聖。迷此者,墬入鬼關。故曰: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其點統四端而兼萬善。側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智

義   ┼   仁         仁義禮智其中有信。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禮


豎寫為 │ ,橫寫為 ─ ,體用並行,即為 十 字,

       經

緯   ┼   數

    理


玩索其味無窮。故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未有天地,道先立其體;既有天地,道能廣其用。

二、道與人有何關係

中庸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者理也,人必由之路也。人依乎道德,如火車在軌,如輪船在水,如飛機在氣。若是火車離軌,輪船離水,飛機離氣,則險象環生。人若離道,在社會受法律之裁判,在陰司受閻羅之制裁,則墬入輪回,四生六道,轉變不息,苦海無邊。孔子曰:君子死守善道。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樂道。顏子得之,拳拳服膺,終生無失;曾子得之,戰戰兢兢,一日三省己身。以此觀之,道與人有密切之關係,惜乎世人,度外置之。孔子歎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三、大道之沿革  

道德經所說之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征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史記雲:天開於子會,而沒於戌會;地辟於醜會,而沒於酉會;人生於寅會,而沒于申會。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而劃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繼由軒轅氏時代創文字,建宮室,制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嗣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此時期謂之青陽應運之期,道之整也。

幽厲之世,五霸迭興,群雄紛爭,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之期,而由道分為三教,此謂道之分也。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裏傳猶龍之歎,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而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

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曆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宋,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

釋迦牟尼佛西域承續道統,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之時達摩西來,真機複還中土,此謂之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心法仍然一脈相傳,達摩初祖傳神光二祖,神光傳僧燦三祖,僧燦傳道信四祖,道信傳弘忍五祖,弘忍傳六祖惠能。至六祖之時衣缽失傳,禪宗而分南頓北漸,其實道歸庶民俗家,六祖惠能——盧氏,諱惠能,號惠能大鑒師,乃地藏王化身。曾有《六祖壇經》一部遺世。六祖渡白馬廟孫敷仁,道降傳火宅,昔日五祖將“衣缽”傳于六祖時,曾於夜間密囑,勿令道脈絕滅,但不可傳之惡僧。後來六祖果遇惡僧迫令傳其衣缽,六祖逐奔至廣東曹溪。二次又被尋逐,幸遇白玉蟾于田中將六祖救護,迎至其家,六祖遂授衣缽,後又遇馬端陽,也授以正法。從此釋終儒起,道興火宅。此是密機,因不令僧知,故《壇經》不載。

白玉蟾、馬端陽並稱七祖,羅蔚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了苦十一祖、袁退安十二祖、楊還虛、徐還無並稱十三祖、姚鶴天十四祖、王覺一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道轉白陽之期,彌勒應運,路中一為十七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十八祖,弓長子系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庶民,人人得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四、暫略

五、輪回有嗎?

輪者,車輪也,回者,去而複來也。天一輪也,地 一輪也,天地相磨,寒暑迭運,風雨推旋,是天地一大輪迥也,日一輪也,月一輪也,日月代明,運行不息, 晝夜迴圈,是日月一小輪迥也。

  天地日月,輪迥樞紐,陰極陰消陽長,陽極陽消陰長,故有南北二極。南極入度三十六,常隱而不現,為陰極,即陰儀也。北極出度三十六,常現而不隱,為陽極,即陽儀也。南北二極,輪回天地,凡天地之間,日月之下,莫不受其輪回矣。

  人得天地正道之氣而生,受日月精華之氣而長,負陰抱陽,無一時不在天地覆載之中,無一時不在日月照臨之下,能免其輪迥乎?故人隨陰則陰,隨陽則陽,日為陽,月為陰,夜則月出屬陰主靜,人隨之而靜,則休息,晝則日升屬陽主動,人隨之而動,則工作。萬物隨天地流行之旨,或陽極陰生,輪到陰間作鬼,陰極陽生,輪到陽間而為人,此陰陽消長之機,天地日月輪迥之理。

  輪迥之道有六,胎卵濕化生死,人有富貴貧賤四道 ,富極而生貧,貧極而生富,貴極而生賤,賤極而生貴,物極則反,人極則輪到物,物極則輪到人,胎卵輪到濕化,濕化輪到胎卵,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大輪小輪,惡輪善輪,人輪物輪,神輪鬼輪,試看鐘錶之輪無數,輪來輪去,即是迷魂陣,任爾英雄好漢,難以跳出此牢籠。

  經雲:“念破金剛經,讀徹大悲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不受明師點,永在輪回受。”

六、何謂超生了死

順治皇帝出家詩雲:“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莊周又曰:“我本不願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願死,忽然死期至,足見鬼怕生,能不生乎,人怕死,能不死乎,死死生生,真假莫辨,流浪生死,苦海無邊。欲求了死,先求了生,欲求了生,必先超生,若遇明師,直指大道,地府抽名,天堂掛號,則脫閻君,不落無常之手,若不屆三期末劫,真道不降,欲超生了死,誠難矣,經雲:‘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誠哉斯言也。”

七、得道有四難怎講

1、人身難得,2、三期難遇,3、中華難生,4、真道難逢。

老子雲:“吾患此身,吾愛此身。”患此身者,色身有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眼之欲色,耳之欲聲,鼻之欲嗅,舌之欲味,身之欲觸,意之欲貪妄,如財色誘於外,情識開於內,內外交感,為善之心,不能自主,為惡之心,不能自遏,造成無底地獄,此身實堪患矣。人為萬物之靈,性藉此身以存,身藉此性以生,真不離假,假不離真,真假打成一片,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藉此身以超此性,苟無此身,此性何以超之,此即愛此身也,故人身難得也。

苟無至道,不明真假,不明利害,糊糊塗塗,草了一生而已矣,三期末劫者,亦為三陽開泰,劫泰並行之謂也,即青紅白三陽之轉運也。然道,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比如人之患病垂危,必治之於醫藥,藥應病而服,道應劫而降,屆此三期末劫,三災八難齊現,空前一大險象也,非真道不足以救拯,泰在真道降世,萬靈普救,故曰三期難遇。

中華位居亞洲,亞(繁體字“亞”)字為白十字也,天地之樞紐,曰中國,中華,中原,中央。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聖人脈脈而出,開化最早,古稱天朝,真道降始之地也,故曰中華難生。

三期萬教齊發,真者法不二門,假者貿貿皆是,佛雲:“摸著根的成佛祖,摸不著根的瞎修行。”真道非佛緣深厚,祖德蔭澤之人,實難遇之,故曰真道難逢。

八、人得一則聖怎講

無極動一生,一本散于萬殊,天得一則清,地得一則寧,人得一則聖,故佛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道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儒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一者理也,人得天之理以成性,得天之一以成形,故在先天,一性圓明,渾然天理,不飲不食,無思無慮,隨母呼吸,一氣流行,迨降生而後,的一聲,陰陽二氣,從口鼻而入,則一分為二矣。蓋先天只一性,後天又一命,性命分二,各失其一。性失一乾變離,離者離也,離則必散,散則虛,一點靈性,離了舍利子本位,本位虛矣,一點靈性,散於眼而知觀色,散於耳而知聽聲,散於鼻而知香臭,散於口而知語言與飲食,散於四肢而知動作,散於皮膚而知痛癢,散於毛孔而知冷熱,散於臟腑而知饑飽,散於心而生六欲,散於意而有七情,東飄西蕩,醉生夢死,昏沉下墜,危殆不安,則命又失一,坤變為坎,坎者坎坷也,坎坷即陷,這點靈性,陷於七情六欲,泊沒於酒色,淹埋於財氣,轉於四生六道之輪回,而不能返本還原。天失一,則星辰亂度;地失一,則山崩海潰;人失一,則陷到輪回。性者“理”也,理失一,則“埋”,得一成理,語雲:“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九、為何真道有譭謗

   語雲:“曲高和寡,道高毀來,德修謗興。”然道大理微,俗學之士,何能窺測,難免疑惑叢生,出謗言流語。孔子雲:“人不知不慍,不亦君子乎。”道不謗不興。佛雲:經過一次謗,就了一分冤愆。孔子當傳道時,人皆謗之,以後道成天上,名留人間,聖廟滿布海內,中外無不欽仰。

十、為何真道尚且有考

    真道逆行,順行成鬼,逆行成仙,古雲修道如同上高杆,下來容易上去難。活佛雲大法大隱有大顯,真道真考見真心。語雲: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道家講文烹武煉,儒家講切磋琢磨。考者考驗其志而已。孔子厄于陳蔡,不登高山,不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不知沉溺之患;不臨大海,不知風波之患。芝蘭生於幽林,不因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貧而敗節。既解于厄,孔子顧二三子曰: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皆幸也。當知刺激乃發奮之始,成之者,豈不在斯乎?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考者,上天之成全也。比喻省府之甄別縣長,投考者,限之以資格,不得任何人皆能投考。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佛緣深厚之人,上天考之,苟非其人,其皆能成天考耶。

附:以覺為師

   末後時期,顛倒眾生應該進入正道,要自修自覺而 不只是以戒為師。此時,當要以「覺」為師,要覺佛覺性,度化眾生是自覺覺他的事。個個以覺為師,才能突破外在的種種束縛,而外在的種種法門為的是方便接引眾。徒兒們,要成全自己,若還要佛規禮囑、戒律來約 束自己的話,就還在外道上學道,在被動上學道。

十一、道之神明

理者,天地萬物之主宰,至虛至靜,至神至明,至尊至聖,可尊之曰上帝,可尊之曰萬靈真宰。能生天地,化育萬物,為萬物之母,故尊之曰老母。大雅曰: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小雅雲:維皇上帝。上帝者唯一之至尊之神也。天地日月,萬靈萬有,生死變化,皆上帝主宰之,否則世界息,萬物畢矣。近世科學發達,物質文明,不信神佛,以一切自然現象,認為人類發明,一切維新製造,認為人類技能,不知自然現象誰造之?人類技能誰與之?聲光電化誰生之?電生雷,雲氣化生雨,其中作用又誰為之?僅曰自然作用,可謂未窮其究竟,可謂未得其真要素。理可信乎?性可信乎?見光即知有日,見人即知有物,見子孫當知有祖宗,見天地萬物當知有造天地萬物之真宰。飲水當要思源,溯自寅會生人,父父子子,生生不息,知有其祖,而不知有其始祖,靈性來來去去,知有生身之母,而不知有生靈性之老母。慨人性之日昧,歎世道之日沉。人皆迷此根源,流浪生死,以眼見為有,以眼不見為無,如魚之在水,只見其水族;人之在氣,僅能觀其氣體,乃兩大之事務無窮,一人之知識有限故也。

十二、三乘大法

三乘法者,上中下也,故有頓漸權實之分矣。真法有宗有派,有隱有顯,直指見性,口傳心印,一點成佛,一步直超,脫氣還理,謂之頓法,聞之者成聖成佛,千古不傳之秘寶,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此為最上乘之大法也。

參禪打坐,轉法輪,運周天,抽添搬運,採取烹煉,煉就冬至一陽,夏至一陰,即使幸而有成,不出陰陽二氣,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漸法之轉空也,修之者成賢人成氣天仙,此謂中乘氣天之法也。

敲打念唱,修橋鋪路,救貧濟災,此乃迴圈之理也,今世修善,來世享福,福盡善盡,仍墜輪回,經雲: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如箭射虛空,力竭即墜,行之者成善人,成好人,不能成仙佛耳,此謂下乘法也。

十三、求道後如何行功

以道存心,謂之德性,行於倫常,謂之綱常,有道無德,必定出魔。子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 德者,得也,行功即立德也。要行濟人利物之事,要有拯災救世之心,要遵三教聖人之訓,竭力躬行實踐。凡抄善書,立佛堂,廣勸化,多開荒,宣揚道義,啟發人智,化一人成道,功德實非淺鮮,外功圓滿,內功隨之而圓。至於凡情上,濟急救難,賑災匡危,小則出資獨辦,大則集資共舉,要隨地隨人隨時隨事,多方而利導之。與父言慈,與子言孝,與兄言友,與弟言恭,與夫婦言和睦,與朋友言信實,與官吏言忠正。化惡為善, 化愚為賢,則為真功,不存沽名釣譽之心理,與無惡言厲色之表現,若沽名釣譽,無所謂功矣,若性躁氣憤而勸人,則非修道之人矣。

十四、何為三曹普渡

大道普渡靈性之範圍極廣,上可以渡天上河漢星斗 ,氣天諸仙,中可以渡人間芸芸眾生,下可以渡地府幽冥鬼魂,此之謂三曹普渡。

十五、上渡河漢星斗怎樣渡法

  此時正應三期末劫,三佛治世,故有三曹普渡之事 。蓋以過去修行之客,煉氣之士,而末遇上天開恩渡回 ,超入理天者,以及忠臣孝子,烈女節婦,死後豈能湮沒,雖可升為氣天之仙,或為鬼中之神,然如不得天道,仍是難脫輪迥之苦,不能返本還原。現逢三期末劫,天道普渡,故氣天諸仙,常有隨神佛到壇,或到處顯化,找尋前世有緣之人,擔任引保,求得天道,返回理天,永脫輪迥,故河漢星斗之渡法,較人為繁難也。

十六、下渡幽冥鬼魂怎樣渡法

  人生世上,孝悌為本。孝經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吾人果欲孝道無虧,生前固應竭盡孝敬之誠,死後尤須實行超拔亡靈之功,俾得永脫輪迥之苦,而享受理天之清福。不過為子孫者,若欲超拔九玄七祖,幽冥鬼魂,究竟怎樣渡法,始可達到目的。必須修道有恆,有功有德,對道有表白者,方能超拔,此可謂:“一子入道,九祖光榮,一子成道, 九祖超升。”  

十七、暫略

十八、何謂三期末劫

自開天闢地,以至天窮地盡,其間謂之一元。一元共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會,一會有一萬零八百年,每會因氣象之變遷,而有數期之劫運,現在午會之中,未會未至,自午會以來,計有四千餘年,已有三期之分,第一期曰青陽劫,應伏羲氏時代,第二期紅陽劫,應文王時代,第三期白陽劫,應于中天傳道之際。每期道劫並降,以渡善良之人,進入道中,惡孽之輩,打在劫內,溯自寅會生人,以至於今,眾原子生生死死,貪戀紅塵假景,迷失本來靈性。既不知從何而來,複不知尋路而歸,愈沉愈迷,愈迷愈壞,世風險詐,以達極點,因之釀成空前之大劫,故曰三期末劫。

附:

一、青陽期

 起於伏羲氏的時候,到商太丁,即周王季的時候止,共一千八百八十六年。這叫做青陽劫期。當初上帝以世人的罪惡輕重,定下九劫,名叫『龍漢水劫』,當初中國外國都有九次大會戰均以洪水為害,故名『水劫』,後又連續更換了九個時代,凡換每個時代,必起戰爭。

  那九個時代呢?就是神農、軒轅、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夏禹、商湯,共九個時代。其實上古時代,無有文字計數,故以珠代數,當時仙家傳有珠子九粒,號稱『九轉金丹』,每一顆珠子,代表一個劫數,共有九顆珠子,就代表九個劫數。然而世上的人,並非都是惡的,故特將天道降世,又惟恐世人不知,故特派「木精子」降世為「伏羲氏」繼天立極、代天宣化、傳真宗、救原子,使在世躲劫難,出世超生了世,這就叫做「青陽普渡」

又在普渡時,明君代天傳道,傳下「三寶」:

一為「真宗」:我人自性所居的“玄關竅”

二為「真經」:仙家所念的四字真經

三為「真憑」:也就是蓮葉合同


二、紅陽期

  起于商帝乙,即周王季的時候,到中華民國止,共三千一百一十四年,這叫做紅陽劫期。當初上帝以世人的罪惡的重,定下十八個劫,名叫『赤明火劫』,因當初中國外國都有十八次大會戰,均以烈火為害,故名『火劫』,後又連續更換了十八個時代,凡換每個時代,必定殺人無數;


  那十八個時代呢?就是東周、春秋、戰國、贏秦、西漢、東漢、後漢、西晉、東晉、南北朝、北唐、南唐、五胡、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共十八個時代。


  當時佛家傳有珠子十八個,號稱『十八尊羅漢珠』每一顆珠子,代表一個劫數,共十八顆珠子,就代表十八個劫數。上帝不忍善惡不分,玉石俱焚,故派「金精子」降世為「太公望」繼天立極、代天宣化、傳真宗、救原子,使在世躲劫難,出世超生了死,這就叫做「紅陽普渡」

又在普渡時,明師代天傳道,亦傳下「三寶」

一為「真宗」:我人自性所居的“玄關竅”

二為「真經」:佛家所念的六字真經

三為「真憑」:亦就是蓮花合同

三、白陽期

  起于中華民國時代,到將來的一萬零八百年止。在此一萬零八百年的中間,叫做白陽劫期。上帝以現在世界上人的罪惡輕重,降下八十一浩,劫名叫「延康風劫」。現在中國外國,都會有八十一次大會戰,如徐州會戰、上海會戰、長沙會戰、衡陽會戰、列寧格勒會戰、柏林會戰、巴黎會戰、大西洋會戰、太平洋會戰...等。

  所謂「延罡風劫」,就是都以罡風為害,像鈾和氫的原子炸彈,及未來慧星,和罡風的掃世等等,萬物完全化為灰塵。

  現今白陽開科一萬零八百年,不能改變,白陽天盤「彌勒古佛」白陽道盤「水火精子」繼天立極、代天宣化、傳真宗、救原子,使在世躲劫難,出世超生了死,大道普傳,普渡三曹,萬教歸一、齊起歸根,務使人人返本還原。

又在普渡收圓時,明師代天傳道,亦傳下「三寶」

一為「真宗」:我人自性所居的“玄關竅”

二為「真經」:白陽期所念的無字真經

三為「真憑」:亦就是蓮藕合同 

                          青 陽 期            紅 陽 期         白 陽 期

掌 管 天 盤            燃 燈 古 佛             釋 迦 文 佛          彌 勒 佛

掌 管 道 盤             伏 羲 氏                 四 正 文 佛          濟 公 活 佛

末 後 收 圓            瑤 池 金 母             西 王 聖 母          濟 公 活 佛

赴 會                      櫻 桃 會                  蟠 桃 大 會        龍 華 大 會

注 盤                      菱 角 天 盤             查 補 天 盤         重 整 天 盤

考 道                      阿 靈 王                  申 公 豹              阿 修 羅 王

遭 劫                     龍 漢 水 劫              赤 明 火 劫         延 康 風 劫

成 道 佛 子           二 億                        二 億                   九十六億


十九、一樣飲食為什麼有疾病不離身的有終年不病的呢

人本肉體,焉能無災,然而大病由於報應,小病由於不愛惜,所以陰司有散病之鬼,天宮有降災之神,皆是奉命辦事的,且人之疾病,不止溫涼失慎,七情六欲,皆能成疾,不止飲食色欲所傷,一切貪求不足,所謀不遂,為害更大,俗雲:心安茅屋穩,性定菜羹香。聖經雲: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是以君子處世,出言思理,作事放過,半盡人力,半聽天命,須知人命之所有,天不能奪,天之所予,人不能強,故曰:君子安命。三國時,洛陽大歉,民有饑色,惟一人光潤如常,曹問其故,其人曰:吾持齋三十年矣,所以誠心修道者,可將蔥蒜酒肉戒淨,則所生之氣血潔淨,而疾病自少矣。

二十、入道後要想前進以何為先


若欲前進,應該先將信心立穩方可,因為信為修道之母,功德之源,人若無信,占課也不靈,何況修道乎,要知人人具足天性,聖凡同體,只因迷悟不一,故有差別,頭圓足方,以象天地,一呼一吸,以象陰陽,二目同日月,五臟即五行,喜怒哀樂,即風雷雲雨,仁義禮智,本元亨利貞,降生赤子,天地同體,堯舜孔孟,不異常人,明理者為仙佛,悖理者為鬼魂,率而修之曰道,此乃一定不移之理也。

二一、佛法無邊初入者不知有無簡便之法以便節節而行

儒門存心養性之法,初入者即可行之,因為心存於善則致福,心存於惡則招禍,心存於靜則保壽,時時存于玄關,名曰君子時中,養性存心具備矣。豈不聞孟子說過嗎,君子之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智者利人,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們學道,可將道念添上,即妥。

二二、修行有順逆之法可得聞乎

此是後天功夫,然亦不可不知,人之精氣神,及耳聞目見,洩於外者就是凡,向內收者則成聖。外洩為順行,內收為逆行,所以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存養之功夫,系一心清靜。迴光返照,離火自然下降;紅舌高卷,甘露由漕溪上升;升多下嚥,直入丹田,與命門火相見,水化為氣,氣神滿足,勞而不倦,既入前降後升,乾乾不息。精滿不思淫,而化為氣,氣滿不思食,而化為神,神滿不思寢,而化為虛,虛靈不昧,遍滿法界。道家名曰運周天,佛家名叫轉法輪,儒雲人欲淨而天理流行,此即逆行功夫。要知凡人之氣,前升後降,真人之氣,前降後升,此非兩相反麼?

二三、本道中有超拔亡魂之事不知怎樣說法

  古者佛規,一子成道,七祖超升。當初開普渡時,無極母定例,渡生不渡死,後來蒙三官大帝,地藏古佛,懇乞鴻恩,才准陰陽齊渡,因而立下佛院,以候超拔,得道歸空者,候期定位,功德兼修者,取入超等,功德不及者,轉生再修,或降福地,享以洪福。夫孝,有凡聖之分別,世俗之孝,生事以禮,死葬以禮,祭祀以禮,不過將為子者之心盡到,就算完了,然而不能消解父母之罪愆,脫出輪回,得以不在張門為子,李門為婦,所以這種孝,是小孝,如有真心孝子,追想劬勞難報之恩,欲超拔父母者,非修道不可。再道中有加果位一事 ,六十四功加一果,拔一層父母,共計七層,系拔上七代,若下拔子孫者,為恩拔,非有大功大德不可。甲子年時,規矩又改,凡齊家者,即可拔父母,若拔祖父母者,仍依前例二層果位,方為合格,其外類推。

二四、超拔亡靈以後有甚麼證驗

亡靈超拔,經過百日以後,就能到壇結緣批訓,說明閻君輪回之苦難,如何超脫,如何飛升極樂理天,享受清福,以及生前未經辦理清楚之事,臨終未經囑咐之言,均能在鸞壇上詳細批明,或借人敘述,可為超拔亡靈確切之證驗。

二五、亡靈超拔了歸於何處

  亡靈經超拔之後,即可天榜掛號,地府抽名,而歸於理天天佛院自修堂。複經百日修煉,以恢復純陽之體 ,然後再由明明上帝,派定三官大帝,按功定果,但其果位,須以其生前之修養,及其子孫之功德為標準。故仙佛聖賢,雖人各有份,然亦須按其修煉與功德成績,而定其品蓮。

二六、進了道也吃素嗎

吾人入道之後,齋戒最為切要。蓋以先天之性,原本至清,決不容有濁氣相混合,遇有濁氣攙雜其間,自必亂失本真。故修道之人,必須留清去濁,始能複明本性,凡屬五葷三厭,皆當儘量戒除。五葷氣味兇險,食之則五臟之元氣,易被沖散;三厭為禽獸水族之類,俱屬陰濁,食之易傷純陽之體。吾道既以修煉純陽為旨,更須避陰保陽為妙,況且上天以好生為德,修道之人,應體上天之意,不可貪圖口腹,任意殺生,致造孽愆。對於葷腥食物,雖不能一時戒盡,亦宜漸而行之,先持花齋月齋,久之漸成習慣,然後再持長齋。

二七、入了道有什麼效果


入道之後,指點關竅,智慧大開,如能誠意抱道奉行,能將以前的罪過完全取消,且確保生時順當,躲劫避難,死後平安,脫去閻君之苦,輪回之災,其後效果,至偉且大,願世之修道者,速覺猛進,以證功果。


二八、效果也有證驗嗎


眾生若能修持大道,積德感天,在生前逢凶化吉,遇難成祥,躲災避禍之證驗,不勝枚舉;死後超生,得脫輪回,不但靈性可以到壇說話,其遺留之色身,亦有證明可驗。按釋道兩家,老長師傳圓寂羽化之時,有坐化筋垂之象,足為功行圓滿之征,然而千百中,乃不得一焉,又足證修之者眾,成之者寡也,吾道中凡經過點傳者,無論功德高深微末,死後皆是面帶笑容,顏色如生,不走四門。冬不挺屍,夏不腐臭,甚有多至數日不變,異香滿室者,除通道不篤,與反道敗德者,不敢論定外,其餘則比比皆是,童叟同然,色身既有此表現,足可證其靈性已登善境,當無疑義矣。


二九、入了道不進修有罪嗎


入道的人,必有入道的目的,始能發生入道的思想,其目的當然為躲劫避難,超生了死,方引起入道興奮,欲想避免劫難,必先認清劫難的由來,劫難更非無意識的降臨,實為個人罪孽所造成,故欲躲劫避難,必先懺悔過去一切罪惡,欲消除罪惡,尤應尊師重道,去惡向善,身體力行,始能合乎天理,挽回浩劫,達到最初入道的目的;反之,便是背道,背道而行,其罪惡不但無由減少,而劫難隨之而增多,一俟惡貫滿盈,劫難臨頭,決無避免的可能,既不能避免劫難,便不能超生了死,更不能躲去地獄之苦,於此可見罪惡就是劫難的因,劫難就是罪惡的果。劫由罪生,罪由人造,故入道必須竭力進修,否則,願不能了,便是造罪。既是自己造罪,豈非罪有應得嗎?


三十、入了道惡習不改怎樣勸化呢

吾道原是以理教人,以善化惡,入道以後,舉凡一切不良習慣,及不正當嗜好,皆當喻以厲害,屏去淨盡,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諄諄告誡,因人設教,或從正面直接勸化,或從反面間接勸化,總以達到悔改為止境。


三一、三教合一怎樣解說
  

三教原是一理所生,雖分門別戶,言論各有不同,然而究其實際,概屬一理,故三教俱是因時而設,應運而興,無非代天宣化,挽救人心,化惡為善,化莠為良而已。況道家以虛無為本,注重保養虛靈,返回無極;釋家以寂靜為根,注重返觀寂靜,滅除雜欲;儒家之明明德,則注重私欲淨盡,天理純全,天理就是至善,亦可說他是寂靜,寂靜便是無極,無極便是真理,三教宗派,皆由無極一理而生也;且佛講萬法歸一,明心見性,道講抱元守一,修心煉性,儒講執中貫一,存心養性,雖三教之傳法不同,要皆以一為本原,以心性為入手,自是由一理而化為三教,猶人之一身而分精氣神焉。現在三教合一,乃收圓之象,猶之返本還原,俱為不昧之靈性,則又合為一也。


三二、三教既是一理所生究不知何者最高修道者亦有偏重否


三教既是本於無極一理,當然無所謂什麼高低,不過按世俗比較上,則以佛法為最高,怎麼說呢,考之古今掌教者,皆是佛家,應劫經雲:混沌初開,定就十佛掌教,前者已經過去七佛,(汾陽孝義大相寺內馬莊營村有七佛寺可證),下餘三佛,乃燃燈、釋迦、彌勒執掌。燃燈佛掌過一千五百年;釋迦佛生於周昭王甲寅四月八日,父姓?利,國號淨飯王,母名摩耶夫人,十九歲出家,得燃燈佛之授記,說法四十九年,遺經著典,渡世萬載,其道指性作佛,直探本原,歸氣象而入理,後世稱為佛祖;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

周定王丁巳年生於楚國陳郡,曾為周敬王柱下史官,其父姓韓名乾,字元畢,母曰精敷,受孕八十一年,生於李樹下,因改姓李,自孔子問禮之後,旋騎青牛出函谷關,西渡胡王尹喜,其道淡泊養心,其法抽坎填離,屏去色象,由氣入理,水火既濟,而煉金丹,遺有道德經清淨經化世,世稱道祖;孔子之道,政教兩兼,入象而不著象,由象超氣入理,人盡皆知,無庸多敘,總之,三教大道,

皆以性理為宗旨,其綱常倫理,均系性天中流露,性體既明,倫常不習自正,所謂明體達用,本固枝容,自然之理也,可惜佛教,失其妙道心印;道教,失其金丹口訣,念經誦懺,乞食人間;儒失其心法性理,舉世文人,不過尋章摘句,若問知止定靜,收視返聽之功,窮理盡性,養性率性之法,知者無幾,致使三聖宗教,臨於廢絕,所以性理真傳,必須三教齊修,不偏不倚,行儒門之禮儀,用道教之功夫,守佛家之規戒。小用,可以延年益壽,大用,可以明道成真,此修道者,不可不注意。



三三、心好而已何必入道呢

常人果屬善良原子,一聞此道,定必踴躍求修,盡力提倡,蓋以善人君子,無時不以世道人心為懷。當今之時,世道澆漓,人心奸險,惡氣沖天,召來種種惡劫 ,憂道君子,朝夕設法,救濟不暇,今則天道出而普渡,有不欣然樂為者乎?且入道最大的目的,是在超生了死 ,返本還原,不再受閻君之患,輪回之苦。若徒言心好,亦不過為一濁世之善人,轉世受福報耳,況福祿亦有盡期,到了盡時,又不知如何結局。較之入道者,受師指點,永脫輪回之苦,安享無窮清福,則不可同日而語也。吾人但細玩味孔聖之惡鄉原,說是:『德之賊』一 語,再悟一悟“朝聞道,夕死可矣”一語,即可知心好原與入道的不同了。  

三四、為何往年不降此道直到現在方降呢

夫道有隱有顯,因昔年時機未至,正在隱時,故知知者少,此時適值三期末會,故而大開普渡,現在之所以大開普渡者,皆因近年以來,世風衰微,人心不古,三教泯滅,道德墜落,競爭愈烈,惡化愈深,因而造成空前未有之浩劫,以故近年來,水火刀兵,瘟疫雜災,層見疊出,遍地皆是,此固劫數使然,實由惡氣所造,然而人不能盡惡,其有善根不昧者,決不能玉石俱焚,故諸天仙佛神聖,慈悲為懷,哀懇上帝垂慈降道,以渡善良,幸蒙上帝恩准,方才降下此道,大開普渡,各處飛鸞宣化,神人相接,共闡大道,其目的不過借木筆沙盤,喚醒人心,消弭劫運,使善良同登覺路,早達彼岸,化娑婆為極樂,此乃仙佛救世之苦心,而降道普渡之所有來也。


三五、大道既是性理心傳為何信者都是平民

這是一時一機,一時一運。三代以上,道降帝王之家,三代以下,道降師儒之家,時至今日,道運是應在庶民小子身上,時機如此,絕非人力所致也,況且道規,不問時事,不問政治,不許暗有作用,不許藉道活動,所以都是平民。

三六、法船是何物亦能看得見嗎

法船這名詞,不過是個喻言,其實就是道,也無形象可見。為什麼說是法船呢?因為人在世上,醉生夢死 ,四生六道,輪回不已,造種種因緣,受種種果報,隨波逐浪,沒有完結,解脫無門,痛苦萬狀,這不是苦海嗎?要是修了道呢,則視世界為空花,富貴如泡影,妻子為情枷愛鎖,色空空色,無掛無礙,這不是等於上了法船了嗎?

三七、現在道門很多是否都是法船

現在道門甚多,不能說他都是法船,然而雖說不是法船,大約是個道門,都是教人學好,所以有參禪打坐的,有誦經念佛的,也有拿刀弄槍的,也有持法念咒的,種種名目,多極了,總而言之,不外邪正兩途,俗雲 :『轆轤把,絞三絞,那個門裏都可跑,找著正門成佛祖,找不著正門空煩惱』,但看各人之眼力及福澤何如耳,所以孔聖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篤行之』。

三八、求道可矣敬神得勿迷信乎

敬者誠也,凡人之有益於我者,莫不敬而禮之,天降大道,闡明一理,顯露真機,令人知一理為萬有之始,真宰為造化萬有惟一之尊神,稱真宰為無生,無生為靈性之母,又為生身之始祖,人生於世,率皆迷失本性,忘卻來路,生生死死,備受輪回之苦。無生老母,時切懸念,故降大道,以救眾生,令人遵循明路,返還本性,豈有求關係身心性命之大道,而可傲慢自若者乎,所以敬神者,正是報答救我傳渡之恩,藉以表達誠心耳,豈可目為迷信也。


三九、不知敬神也可求福否

欲敬神求福,須得防非改過,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況且修道人,以道為重,以福利為輕,試看自古君王,無量洪福,而今安在,所以五祖有言曰:世人只求福,不思自性若迷,有何福可求呢?


四十、焚香用左手先立其中是何意思

左手屬善,不持刀,不打人,用以焚香,為取其善也。先立其中者,道義也。我道本中一之傳,中者不偏不倚;一者惟一無二,即道之體也。焚香先立其中者,所以樹道體也。中一者,道體也。中者,我也,以一城比喻,我在東關,城就在西,我在南關,城就在北,其實,並非城動,所以忽東忽西者,是我動也。我身屬中,天上地下,一切萬物,皆自我一身所指,除了天地,人為大,到處皆中,所以人不可自覺其小也。

四一、俗言能識一二三就可學神仙不知怎樣解說

道祖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字的精微奧妙,無微不至,人若得之,豈不是也可成仙作聖嗎?所以允執厥中的“中”字,便是“一”字,這個“一”字,也就是聖聖相傳的心法,要想知道這個“一”字的根源,非誠心求道不可。求道後才能明白這個本身“一”字的真來歷,俗雲:“講道不離身,打鐵不離砧”,故前聖有雲:“反求諸己而自得之”,誠哉是言也,一者自性也,在天為理,在人為性,性為一,氣為二,身為三,所以說能識一二三,就可學神仙,道包一切,能於一動一靜中,合得造化者,方為真道也。

四二、先說明了再求道不好嗎

今世人心不古,邪正並立,必須驗人之佛緣,看人之智慧,能否認識真假,然後傳授,若先說明,何以分辯,且仙佛相傳之心法,古聖尚不敢輕洩於人,何況平庸凡夫乎?所以說,道,非其時不降,非其人不傳,雖說現在是大開普渡,亦必須先有求道之誠心,考驗真實,方能傳授,否則,誰敢輕予洩漏,自遭天譴乎。

四三、何謂緣份

緣份之事,當在夙根上講,如若此人是原人佛子, 天性不昧,聽人一說聖道,信心即起,聽則信,信則修 ,此為與佛有緣者。所謂份者,換句話說,就是爵位,有緣之人,得了道,時時在心,只怕墜落人後,積功累德,不敢少懈,此人終能成道。成道後,按功果而定爵位,這是有緣有份。但是有一件,知而不學,為無緣,學而不實,為無份,前人雲:“幼而不學,長無能也,壯而不學,老而憂也。”

    勿謂今日不學,尚有來日,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當為不為,必生後悔,大丈夫不作後悔事,到得後悔時,還趕得上嗎?

四四、什麼是原子


寅會之初,榛榛狉狉,人畜不分,茹毛飲血,巢居穴處,不能治世,雖有人,如無人,上帝見世界不成世界,所以特派諸佛子從西天降生東土,號曰原佛子,簡稱曰原子,於是有巢氏造宮室,燧人氏興火化,後稷教民稼穡,神農氏嘗百草,軒轅氏制衣冠,伶倫造律呂,從此制禮作樂,世界文化大備,揆厥由來,皆靈性之所為也。

四五、西天東土怎麼講說

西天之義,系取西方屬白色。蓋白色乃色之原地也。人之天性,本無所染,潔白無暇,所有一切情緣,皆為後天世俗習染而來,是以用此存心養性功夫,返本還原,初從那裏來,還得上那裏去。地下稱東土,東土為元、為春、為仁,能生萬物之義,世有東作西成之說,亦即此義,所謂從西天降生東土,複由東土返回西天是也。


四六、道是真道然而人多不信是為什麼


此事一在祖德,一在自己的根基,有緣者聞之不舌,無緣者強之不行,若無佛根之人,勢難得入佛道,總之,有德之家,始生修道之子弟,此事譬如一座礦山,含金甚多,政府特准人民請領開採,愚民無知,毫不注意,以為石頭之內,焉有真金,智者捷足先登,請領開採,日出千金,頓致鋸富,其後愚民無知確有真金,急欲請領開採,然為時已晚,所有金礦,盡為智者領去,此時愚民雖悔,已無及矣,所以說,有緣遇著佛出世,無緣遇著佛涅槃,(涅槃的意思就是止渡)。


四七、每見初求道時十分精進既久懈怠不知何故

前哲常說:“得道容易修道難,修道容易了道難。”就是說人不能始終如一,古人化世,原有先覺覺後覺,後覺效先覺之法,當今普渡,各堂成敗,責任全在承辦者負擔,金鐘不敲不響,世人不喚不醒,古聖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往昔仙佛聖真,尚得待師提攜,何況今人,多是俗子,所以凡未領辦者,當思為化眾生,以身作則,雖雲有來學無往教,然不教自成者,萬無一人,只得催促各引保,勤講勤說,對於立身,守命,除嗜好,戒姦淫,盡人道,畏天命,堅意志,除雜念,坐功,勤儉,香燈,持齋,立德,除非,改過,參悟,十六宗最要者均須使人遵守莫移,前人雲:“無功不結果”,雖說成人,實成己也,故得始終不二方可。

四八、道高一尺魔高千丈果有此理否

人自寅會下世以後,歷次災劫,惡孽如山,前生的未了,今生的又續,以致怨債重重,輪回不已,一得天道,群魔皆向閻君索討,恐你道成天外,無處索討也。閻君是至公無私的,當然有冤不能禁報,因此之故,也有陷邪崇的,也有遭橫事的,也有疾病纏身的,等等不一。陰考陽魔,消解前愆,淺學的人,自謂我入道修福,何以反受其害,由是惹得俗人譏笑,親友背論,因而退志的很多,殊不知,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若無高山,那能顯出凹地,經過千錘的,才是好鐵阿,但望能夠忍受得住才行,孔子雲:“小不忍,則亂大謀。”


四九、天譴雷誅之誓可得聞乎


天譴雷誅,俗言就是五雷轟身。雷者陽之剛也,五雷者,天雷、地雷、陽雷、陰雷、法雷是也。天雷發而霾霧頓消,地雷發而萬物萌動,陽雷發而邪氣殄滅,陰雷發而群魔斂形,法雷發而大道昌明,不僅霹靂一聲,振聾啟瞶,方得謂之雷也。

   即人之一身,五雷亦莫不具備,如含羞逞憤,耳燒面熱,非天雷發動乎?行為不正,欲前不前,非地雷發動乎?越禮犯分,心膽駕惶,非觸動陽雷乎?陰謀暗算 ,坐臥不安,非觸動陰雷乎?其他種種不法,心思擾亂,夢魂顛倒,非激起法雷乎?

    蓋五雷發動之際,正理欲交戰之時,此時若能翻然改悔,敬畏天雷,以開我天門,驚愓地雷,以閉我地戶,懷陽雷,以保我元氣,戒陰雷,以固我真精,拳拳法雷,以鎮輔我靈神,則三寶聚而五氣凝,不難還我本來面目,永享清靜矣!

   此周公所以致風雷之感,孔子所以作風雷之變也。否則,搖爾之精,散爾之氣,勞爾之神,奪其魄,驚其魂,形容枯稿,疾病叢生,將不知其死所矣,豈必待有形有象之雷霆,方顯報應哉。


五十、因果二字怎麼講說

因者原因也,果者結果也。天下之人,不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都因為不明因果報應之理。應知天理如鏡,絲毫不爽,因善報善,因惡報惡,邵康節夫子曰:“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大廈千間,夜臥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升合。算什麼命?問什麼蔔?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太上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時不失,根生結果,是豆是瓜,依樣還債”,佛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總之,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苦因得苦果,樂因得樂果,此是毫無疑義者。

五一、何謂五常五戒無行其理同否


    儒之仁義理智信,即為五常,釋之殺盜淫妄酒,即為五戒,道之金木水火土,即為五行,總之三教之名雖異,其理則一,何以故?試想若不戒殺,則無仁,而缺木矣;若不戒盜,則無義,而缺金矣;

若不戒邪淫,則無禮,而缺火矣;若不戒酒肉,則無智,而缺水矣;若不戒妄語,則無信,而缺土矣,所以儒家教人行五常,以合忠恕之道;釋家教人守五戒,以符慈悲之懷;道家教人修五行,以明感應之靈,其理無不同也。

五二、色欲傷身我道為何不戒

天地交而生萬物,男女交而生人,此乃造化也。佛道兩家,是憫人受妻子之累,一生不能脫身,故不令娶,今日普渡,不背人倫,父子同堂,夫妻同居,士不誤讀,農不防耕,在工不誤工作,經商不誤時日,半聖半凡,真心由家庭內考取,所謂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是也。所謂戒色欲者,在於有節而已,倘有早覺之士,怕家室之累,要得未病先防,既有矣,更得克勤克儉,加心撫養,一動一靜,誘之以善,上不愧于祖先,下不誤於兒女。請看“孝”字,上老下子,倘使人無家室,五十年後,宇宙間便成空場矣,還有什麼道呢?


五三、酒色財氣煙明知傷人傷理為何就是難除


佛門五戒,酒色居中,酒亂性,色傷身,財傷德,氣傷脾,煙傷神,此乃天地間之五毒,所謂五濁世界者即此,天有五行之氣,地有五行之質,人有五行之髒。用正即為五常,用邪即為五毒,此酒色財氣煙,乃五行所化者,金星化財,木星化色,水星化酒,火星化煙,土星化氣。若不能立志斬除,恐怕要被五行拘住。雖說今時普渡恩寬,然亦得向正處用之才是。


五四、何謂修煉


平治謂之修,撥陰取陽謂之煉。人自有體之後,私欲漸生,私心為陰氣,天性為乾陽,迴光返照,就是以真陽而化私陰。內煉陰氣,外煉陽氣,內外同時加工,使之均平,勿要過與不及,久而久之,自得大中和矣。


五五、何謂迴光返照

人在後天,思念是多的,向外思則順,向內思則逆 ,順行為鬼,逆行為道,換言之,放作鬼,收作聖,故勸人學道,則曰回心,回心即回思,回思即迴光返照也。一時有閑,若肯收心於這裏,人我兩忘,一念純誠,便是離苦得樂的法則,佛經上雲:“二六時中,念念莫離這個”,子曰:“學而時習之”,皆是叫人行此功也,所以有志於道者,不可不注意於此也。


五六、慈悲二字之意義

    佛家以慈悲為懷,與眾生同苦為慈,與眾主同悲為悲。眾生苦即是我苦,眾生悲即是我悲,又雲:『拔苦為慈,予樂為悲』,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眾生沉溺苦海;佛立願以普渡之,離慈悲無佛。

五七、何謂天人統體之旨

宇宙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換言之,人是一小宇宙。宇宙有理氣象,人也有理氣象。人的骨肉和其他的形體是象,呼吸和流通周身的是氣,主宰全身的靈性是理。人之象和宇宙之象相接,人之氣和宇宙之氣相通,人之靈性和宇宙之理相通。如果宇宙之氣勝於理,宇宙的萬事萬物,便失其中和,四時不正,風雨不調,人心乖舛,社會惡劣,險象叢生,九九八十一之災劫則齊現矣;人身之氣蔽於理,便失其中和,則迷真逐妄,縱情逐欲,自墜輪回,流浪生死,永無止境矣。


五八、何謂理氣象三天

理天就是真空,沒有形色,沒有聲臭,只有一團虛靈,潛的時候,至虛至靈,寂然不動,大無不包;現的時候,至神至靈,感而遂通,無微不入。雖是沒有形色,而能生育形形色色;雖是沒有聲臭,而能主宰聲聲臭臭;雖是視之弗見,聽之弗聞,卻是體物不遺。沒有生他的,他也不生不滅,他是永遠靈明,永遠存在,並且永作萬類的根本,無論氣體物體,都沒有脫離他的可能,萬物生存,他固然生存,萬物消滅,他仍然存在,心經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就是說他的本體,故曰:“無象之象,謂之實象;無體之體,謂之實體”。

氣天,宇宙間的氣體,普通也稱為天,因為氣體輕清的;地,重濁的。輕清麗陽,重濁屬陰,陽陰對待,即稱為乾坤,乾為天,坤為地,我們常說,天地萬物,這個天就是氣天。如果沒有這個天,而地就不能支持,人物也不能生長,日月星辰也不能懸掛,並且一切有形色的物件,都不能存在,所以他的功用,就是流行升降,默運四時,終始萬物。

象天就是形形色色,有實質可見的一界。在天,日月星辰;在地山川動植礦,換句話說,凡是有形體的物件,無論有情、無情,都是屬於象天。

總而言之,理是無極母的佛體性,氣是太極陰陽,像是形相,生的時候,現由理生氣,再由氣生象;壞的時候,象壞的快,氣次之,理沒有壞。譬如人到臨終,先耳目昏花,手足不仁,然後斷氣,一靈真性,又轉輪回,投向別殼矣,所以要想脫離輪回,非修道不可,孔聖雲:“朝聞道夕死可矣”,即是免輪回,了生死之謂也。


五九、何以知道氣天象天有壞


氣天是有陰陽,有變化,有變化,就有生死,既有生死,就有始終,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然天地日月,鬼神人物,飛潛動植,何莫非物,皆有本末。然四時迴圈,寒來暑往,風雨陰晴,日月盈虧,晦弦朔望,何莫非事,皆有終始。

氣天的終始,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定為十二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六會開物,六會閉物,自子至巳,為自無而有,自午至亥,為自有而無。天開于子沒於戌,地辟于醜沒於酉,人生於寅沒于申,亥會混沌,子會又生天,如此迴圈不已,又史記載言:“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這些說法,都可以證明氣天有終始。氣天有終始,象天當然也不用說了。

再者氣天的變化,也可以小推大,例如:一日有晝夜,正是十二時辰,晝屬陽,夜屬陰,一日一開一閉,日日如此;一年有四季,正是十二個月,春夏為陽,秋冬為陰,一年一開一閉,年年如此;推之一元,也就是十二會,子會生陽,午會陰降,午會猶如日之正午,子會猶如日之半夜,子為開物之始,午為閉物之始,午會以前,自無入有,午會以後,自有入無,所以午會是一元中極大的關頭,而午會氣數的變化,也是一個很大的奇局,所以,以理推之,今日可推明日,今年可推明年,大小一理,依此推去,故知由此一元會,可推前一元會,與後一元會,自然如符合節,了然於心矣。


六十、理性氣性質性不知怎樣分別

人秉三五而生,以真五成性,二五成形,性含五常,與生具有,降生之後,的一聲,太極之氣,從口鼻而入,本性為之一變,及其漸長,為環境所繞,物欲所蔽,而本性又為之一變,因氣象之變化,故性有理氣質之別,總之,得於理天者,為理性,得於氣天者,為氣性,得於象天者,為質性。

六一、同是人類,為什麼會有聖賢愚凡之分?

其理很簡單明瞭,就是因為個人之氣稟不同,物引所異,而理性之發展不一樣;氣稟淺而物引少,理性發展強,立志效法古聖先賢者,就是聖人賢人;氣稟深,而物引多,理性發展弱,貪戀鏡花假景者,就是愚人凡夫。換句話或說,誰能克伐氣欲,複明理性,就是聖賢;不能克伐氣欲,恢復理性,就是凡夫。

    譬如明鏡,本體原是純明,但是經過時候多了,就落上灰塵;如不加以洗拭,那明鏡決不會再明。人的理性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儒家說“存心養性”,道家說“修心煉性”,釋家說“明心見性”。法雖不一樣,而教人恢復理性則一也。


六二、動物皆秉理性而生,為何人為萬物之靈?

動物只可分五族,即羽、毛、鱗、甲、裸是也。羽族秉南方火氣而生,高而能飛,毛族秉東方木氣而生,外柔內剛。惟獨裸族,秉土氣而生,得五方之全氣,聚三界之精華,被以衣冠,居以宮室以四靈為畜,秉備四德。人為萬物之靈,高於一切,而能成為正果也。


六三、人性為何有善惡之分呢?  

人生之善惡,即由理性、氣性、質性而定。

    理性本來清明,純善無惡;氣性清濁不一,可善可惡;質性純系物欲,有惡無善。所以理性用事,五常發現,一切作為,均能合中;氣性用事,清濁不分;質性用事,物欲衝動;而氣質變化,自然惡多善少。

    孟子言性善,就是說的理天之性;告子言性有善有不善,就是說的氣天之性;荀子言性惡,就是說的象天之性。說理性是重理不重氣。所以,孟子稱為聖人;說氣性是明氣不明理,所以告子稱為賢人; 說質性只論物欲,不明理氣,所以荀子不得為聖賢。總之,三子論性之善惡,因見道之深淺有別,故其所言不同也。

六四、人有三魂七魄,與性怎分?

地點不同,來處也不一:魂藏于肝,魄藏於肺,乃二氣之靈者,氣在則存,氣散則亡。所謂“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入水不溺,如火不焚,換房而不換主者,為真性也。所以,魂魄二字半個鬼;性字左看是心生,右看是生直心,居玄關內,不出不入,理一身事物,世俗謂為心者,指象而言之也。古道字先為首,首一件大事,即在首上行功也。

六五、何謂人心,何謂道心?

發於氣質之性者為人心,發於理性者為道心。

    凡人都有人心,又有道心:人心危而不安,道心微而難見;不能控制住人心,則道心日亡;能以控制住人心,則道心日現,為仙為佛,為聖為賢,就不難了。人心屬氣,道心屬理,赤子之時,性本圓明;知識一開,有一分習染,就蔽一分良知;日子一久,愈蔽愈晦,盡落一片情欲矣。所以修道之法,不外內伐私欲,外立品行加以勤立功德,一旦功滿自然古鏡重明,而現本來天真矣。


六六、諸經中哪部最好可看?


看經原為求法,既已得法,即不看經亦無妨礙。只要守著一點性靈,即是一部無字真經。況且佛經,總共五千四十八卷,一日看一卷,十五年才看完,日月如梭,那有這大功夫?然而,也不可不看,但看經需要依經行,方才有益無損。如學庸輪孟,金剛經,法寶壇經,清靜經等,皆能大開智慧,可以參看。


(附):體用本末,猶根與梢也,亦有凡聖之別,道中所說 ,性為體,心為用,心為體,手足為用,世俗亦知人以 心為本,不過知其血肉之心耳,其實血肉之心,乃五臟 中一部官職,非真主宰,若認真主宰,要思父母未生我 以前之本來面目方可。


六七、智慧二字就是人的性命?


吾道只講智慧,就是性命。照見為之智,能與眾理瞭解為之慧;能應萬事,知行合一,體用兼   為智慧。


怎樣能說呢?人生先天時,是乾性坤命;一落後天,乾失中爻之陽入于坤宮,乾三連,變成離中虛;坤六斷,變成坎中滿。故後天,離性坎命;坎屬水,水屬智,論語雲“智者樂水”;今用返本還原的功夫,甘露上升,離火下降,常使水火相交,智慧合一,不成道而何?


    夫道本屬先天,非由後天修不可。故易曰:“一陰一陽之為道”,分天卷上說:“八卦周連呼吸,古今能有幾人知?愚人紙上尋大道,誰知大道在坎離。”


六八、道有三五凝結之功,究竟是什麼?


三五不只道家說,儒釋亦同:儒為三綱五常,釋為三歸五戒,道為三花五氣,名異理同;功成時,一仙一佛一聖。此是外三五,還有一內三五,尤為捷徑。


    無極老母壇訓雲:“二五相交性命全,三五凝結貫人天。”以一月說,初一月光初發,到三五十五即可圓滿;人生十五成丁,大道亦然。何謂二五,目也;何謂三五,加上性也。二五在天為日月,能相對照;人若回光凝結不散,即是返本還原法。

     經書上的話,暗含道義多多;如有不明,抱住一性一竅推解,訪求明人指點,自然節節可明。明白後,就可一律拋開,善自修之為是。怎麼說呢?經雲:“吾所說法,如筏喻者。”上得岸去,還要船做甚?


六九、如何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呢?


此是守玄功夫:三花者,精、氣、神也。人身為爐,玄關為鼎;道安爐立鼎,即是此工。五氣者,五臟之氣也。而心一靜,濁氣變為清氣,安爐立鼎,守住玄關,默默綿綿,若亡若存,多多益善,至道凝矣。


七十、大學知之定靜以至慮而後得,不知如何解脫?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內而知止為守性,外而知止不妄為,後者自然之意。由知止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心神安,心神安而慮非他,尤之物也。慮其何謂天理?何謂私欲?慮我所行之是非曲直,於理和否?合於理者即守之,違乎理者即去之,此謂之得;既得到心法傳授,以心印心,無入而不自得焉。


七一、修養工夫


知止而後定。(佛曰禪定:妄念不起曰禪,坐見本性為定)知止,不受明師指點,難知止;定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定而不*之意。下句而後能靜-、能安、能慮、能得,上句何獨用“有”字?“有”字故其本有,不增不減不垢不淨。“能”字藉自力量而言,力量有大、小、長、短之分;靜、安、得,原性鹹同,因用力之不同,所得涅磐秒德也不同。所以法有三乘,蓮有九品。


七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不知在人身上如何用法?

此體道也—致者推而極之也,中者性之體也,和者性之用也。

    古人雲:“克念作聖”故修道以靜心為宗旨;喜怒哀樂為情,慈心無量,憐人如此,憐物亦如此。

     孟子說,能盡己之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就是這中和,天地位,萬物育也。


七三、什麼是解脫法?


解脫二字,解惑業之系縛,脫三界之苦果。解脫,唯有頓悟一門,不離一切相。佛法以斷疑生信為主;以離相為宗;以無住為體。

    自性解脫,俗言就是看破一切--能將世情酸甜苦辣覺出,加之時常靜念;一動一靜,皆在性上見解;事來即應,事去即靜;則離見性不遠矣。要知:萬里山河,非我所有;妻子兒女,不能常聚;金銀百萬,還得操心看守;只有天命之性,修則為神,棄則為鬼;苦樂全是自己尋的。如此實行,方能解脫。


七四、何謂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身體本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氣息,九空長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故有智者,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看待;不過借此幻身,學道修修行,此之謂悟身空。

複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即有,境滅則無。能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傳;但依真性主行,此之謂悟心空。

複觀自性:既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覺知;靈靈寂寂,無為無常;此之謂悟性空。

複觀如來,所談經雲,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若證得心空法了,病去,則藥可除,此之謂悟法空。

總之,正法無他,唯悟心源;貪欲不絕,均被意牽;心本清寂,忽動忽定;心本無有,忽存有想;具足諸慧,清淨平常。不思則有,念動則遮;知法無用,清淨自如;喜惡不思,似愚似拙;如斯而行,是名修佛。

所以說,一念不生謂之靜,覺而滅之謂之法,依法而為謂之修。修人世之果者,不外積德循理;修佛道之果者,必須無人無我。聖凡兩途在人自為耳。


七五、經言眼耳鼻舌為四相,又為四賊,又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不知如何解脫?


眼、耳、鼻、舌為四相,是輔佐性王辦事者;若是視、聽、聞、說,用之有偏,即為四賊,傷害本性矣。故孔子以四勿戒彥回,此即理也。

     所謂無我無人相等意,亦與四相相連:眼主施為人相;若能靜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季渡,名為無人相。而主靜為我相;若能知身似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但依大乘道之教法,名為無我相。鼻主聞為壽者相;若能明悟自己無生實性,不隨心性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為無壽者相。口主宣為眾生相;若能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續,名為無眾生相。

     總之,欲得佛果,謹防四相,四相不淨,則造孽無邊,難見本來面目矣。


七六、經雲“六門常常閉,休走本來人”是何意義?

六門者,即眼、耳、鼻、舌、身、意是也。若此門不閉,任意出入,不惟不能成道,將來臨終,恐歸六道也。

    何以故?眼耳鼻舌為四生之門頭為四道:言貪花色過甚,臨終性由眼出,來生定轉飛禽,供人玩賞;耳聽邪言,臨終性由耳出,來世定轉胎生,牛馬羅之類,耳通人言,供人使喚;鼻聞異香之位太甚,臨終性由鼻出,來生定轉蚊蠅蛆蟻,以嘗一切惡臭污穢,因吸咬喪命;口好喪人名節,談人是非,臨終性由口出,來生定轉鱗蟲之類,因口在八卦屬坎,坎屬水,鱗之象也。人生身若邪僻,忤逆不孝,有等等不法行為,來生定遭惡報,此迴圈之理,一定不移。問有品行端正,行為善良,惟與道無緣,而未得道者;來生公侯將相,受一世榮祿,享數年之榮耀,臨終仍歸地府。此即六道輪回。

故道祖教人六門緊閉,免通六道。然外五門好守,內中這意們難閉。意藏於脾,名曰陰神。道教有一笨法:二六時中,一心注于玄關,以純陽真火燒煉,如愚如癡,乾乾不息;百日之功,可得心清智朗之味,行之既久,道心用事,六門不閉而自閉矣。


七七、易經言乾元亨利貞,可以說說嗎?


乾者老陽也,即天之理,人之性;老陽是無物不生,無物不化。元、亨、利、貞:在天而言為四時,春元、夏亨、秋利、冬貞,貞下再起元,生生不息,此天之道;在地為言為四方,東元、南亨、西利、北貞;在人而言為四端,即仁義禮智是也。戊己居中屬土,黃中正位,性之竅也,萬善由此而生,世俗謂之為心田。再看“田”字,四面四個土可知種善生福,種惡生禍,禍福休咎,自種自收。所以呂祖說:“我命從來本自然,果然有我不由天”明乎此,則知修福者,來生之事業;修性者,萬代之事業;全在個人自修而已。


七八、易經雲“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何謂也?

  王祖說過:“易有不易之易,有交易之易。”不易之易,理也;交易之易,數也。理不能離數,數不能離理;離則天崩地裂、人忘物敗矣。既然不動,感而遂通者,系指人之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即本然之性也。人性本自清淨,一有所感,萬法具備,如鏡照物,照什麼有什麼,及至物去,跡也不存。所以教人,澄其心,遣其欲,浮雲一退,月光露出,本來的天理,何用思焉?


七九、周子雲“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易雲“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怎樣的意思?
   

此乃生人之造化理。易經謂道,言至太極,而世人不知太極之上,還有無極,此數學之書也。所以說:一陰一陽謂之道。

    無極之真,即天賦予(與)人之理;二五之精,父母血也;曰妙合而凝者,系言男女媾精之後,精賴血養,血賴精成,二人一心之際,默默中有無極真理投入焉,此三五妙合而凝之義也。又,男氣足則生男,女氣足則生女,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此處道可作到字看)。


八十、書訓中有言體用本末,不知怎樣?


體用本末,尤根與梢也,一有凡聖之別。道中所說:性為體,心為用;心為體,手足為用。世俗亦知人以心為本,不過知其血肉之心耳。其實血肉之心,那五臟中一部官職,非真主宰,若認真主宰,要思父母未生我之前之本來面目方可。


八一、天道人道怎樣分?修時以何者為先?
   

重性命而修者,三期普渡,天道也;重倫常而行者,世間普通,人道也。

    人道是天道之枝幹,故修天道者,得先從人道立足,為起發點;孝悌忠信,理義廉恥,三曹中最重之事,天地處處監察人心,時時監視行為。若與生身父母不知孝敬;手足兄弟不知親愛;對於親友,敷衍了事而不忠;心口不一而無信;無禮無義,寡廉鮮恥之輩;修行亦無益,人道既失,遑論天道乎?

所以修天道的,應以盡人道為先,孔子說過:“下學而上達”,能盡人道,則近乎天道矣。


八二、何謂智人?

智者知也。惟有智人,知有天道可修,知有聖教科學,知有明師可求,知有善可作,知有罪可懺,乃至知有入世出世,輪回因果。如天有日,如夜有燈,能知能見,善惡報應,一知見後便能舍惡從善,改邪歸正。非理不說,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時時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智人。總言講仁義、說道德,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以期人人達到賢關聖域為目的。


八三、何謂愚人?
   

愚者笨也。愚笨之人心暗,心暗所以不識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獄,不信有六道輪回。但知貪花戀酒,殺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殺害百千萬億眾生身,結下百千萬億性命債,輪回相遇,?相食?,無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馬豬羊畜牲之類,皆是累世冤親,善惡眷屬,至墜入輪回,改頭換面,來作畜生。愚人殺食,即殺自己父母,即食自己眷屬之肉,父遭子殺,輪回路上,父子不知,相殺相食,無有修止,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之謂愚人。故倉頡父子造肉字,一個窩內兩個人,俗雲:“吃八兩還半斤,算來即是人吃人”,即此義也。


八四、何謂迷人?


迷者糊塗不明也。迷人戀世,貪酒愛色,縱六根,貪六塵,縱性快樂,邪偽多端,顛倒無數,但圖目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負讀聖經,背覺合塵,縱遇聖賢,不能救渡,常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回,萬劫不復。此之謂迷人。


八五、何謂悟人?
  

悟者覺也。悟人能以覺知自心是佛,穆道修行,三業無虧,六根清靜,有方有便,無人無我,自渡渡他,同我物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大法輪;變地獄為天堂,指迷途見佛性;做諸佛事,度脫有情,發大慈悲,誓相救拔;此等之人,即為悟人。


八六、少年造孽,老時修行,不知可成道否?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世人若能回心,發願修行,舍非從是,改惡向善,謹守齋戒,投拜明師,得正覺者,不拘老少,皆可成道。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韓文公老年通道是其明證也。


八七、一生修行齋戒種諸善根,老來忽然顛倒破齋犯戒,不知也能成道否?


此等之人,雖有善根,無大願力,無真知確見,遠離明師,故而心生顛倒,遺棄前功,六賊反舍,劫自功德及至福盡法無,終歸沉淪,何能成道?


八八、才短識淺,不知修道亦可增否?

好好行功,向靜中去求即可。古人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又雲:“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不學無以成才,不靜無以成學。”故傲慢者,怎不能研精;險躁者,怎不能理性。若向靜中求出之才,才德兼優。舉世之文人,有文字中得者特殊。何以故?明心見性後,一片佛心,從事一片佛理耳。


八九、修道人也怕死否?

人生有來必有去,大丈夫視死如歸;今日之生,即為後日死之起點;今日之死,乃是來日生之起點;陰陽迴圈,聖賢難免。所以修道人,將生死二字,看得最注重,亦最不注重。何以故?若說不怕死,吾人為何學道以永生;若說怕死,吾道中人,要看輕塵世,這生死於度外。況修了天道,便得超生了死,雖複注重世間人壽之長短哉!


九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執厥中”,為堯舜相傳心法,其詳解如何?


人心惟危者—人為三才之一,理性具備,萬物之靈也,心者萬物之中心,萬事之主宰也。換而言之,人心者,識也,情也,染汙之妄心也;所謂後天氣質之性,有善有不善也。蓋識神用事,情欲叢生,人心半陰半陽,可善可惡,非偏則倚,偏于陽則散亂,偏于陰則昏沉,昏沉散亂,危殆不安。故曰人心惟危也。

     道心惟微者—道為天地之始,包羅萬象,眾生之祖也。道心者,智也,性也清靜妙明之真心也,所謂先天本然之理性,無善無不善也。蓋智體圓明,性本虛靜,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微妙莫測。故言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者—精者明之也,一者誠之也。惟精以治昏沉,惟一以治散亂。精而明之,一而誠之,惺惺寂寂,定慧相資,攝情歸性,轉識成智,危者自安,微者自著矣。所謂明則誠矣,誠則明矣。簡而言之,惟精惟一者,即反妄歸真,明善複初之功用也。

     允執厥中者—允者篤信隨隨順也,執者遵守歸依也,中者真空妙有也。真空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也;妙有者,前無始,後無終,?窮三界,橫遍十方,三界之正道,宇宙之真理耳。簡而言之,允執厥中者,即隨順其正道,歸依其真理也。此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心傳,先聖後聖,心心相印,三教所共遵,萬世所不易也。總之,心心相印,不可思議,道統真傳,本無一字。

     如金剛經“須菩提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菩提心發現了,如何常住而不退?妄念心起了,如何降伏其心?佛曰: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須菩提者道心也,妄念者人心也。如是者允執厥中也。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