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094|回復: 0

白陽修行次第論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3-8-21 23:03: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載自   http://www.wretch.cc/blog/nthumiller/7264808

白陽法門實為自古而今聖聖相傳,三教一貫祖祖心印的不二法門,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三教真傳只在一心,所謂得心法者為正法,不得者為偏旁,因為心法非關言語文字,只能以心契印本心。此一心即儒家所謂「在正其心」之心,佛家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心也。談真錄云:「煅煉者,煉去私慾,復還天理之謂也。」;儒家講非禮勿視、聽、言、動;清靜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佛家講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皆是在心性上的修持法門,故心為一切修行的根本,離此別覓根源了不可得,因此三教一貫的白陽法門即是「心性」修持的不二法門,專向內心探求以達解脫的正法,向心外探求即是左道旁門,反之若術、流、動、靜亦向內心修持,即由邪歸回正法矣。

    大道分明在心頭    有作有為盡下流

    識得當前真淨土    萬部丹經一筆勾



     心性的修持該從何處著手呢?談真錄云:「末後收圓,有相歸無相,有為還無為。」先知己有為之處,方能斷有為還無為。從內省自己的起心動念處著手,七情六慾皆由心所產生,若能明白自己內心因何而執著,才能夠將自己的執著放下,那麼七情六慾便不能動搖內心了。內心所生的念頭若與良知違背,即稱之為「過」,時時刻刻能自我反省,有過則當下即懺悔改之,漸漸便能起心動念皆不違背良知,起心動念不違背良知,自然言行舉止就能夠合乎道德規範,知行合一,秉持著良知處世,知所當行,知所應止,又稱之為良能,發揮「良知良能」的行為即是「無為」。從察覺自己內心念頭開始,然後修正至念念皆正,就是從有為漸修至無為的過程。從思量言行舉止後而行,漸修至自然應對,如壇經所云:「思量即不中用。」當達到無為時,因為習性已改,非經過思量判斷,而起心動念皆為良知的反應,即是念念皆是正念,自然而然行為皆合中道。故儒家由「知止」起下功夫,先知己之過,而後能止之,終達「至知」,至者通達也,知者智也,就是通達一切的智慧。清靜經云:「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又云:「真常應物;真常得性。」皆是指明內心修持的功夫,是由內而外自然達到無為之境。內心無爭則自然清淨無為,不執著於行功立德,反而得到真功實德,因為「無私」之故,所以能夠成就。此時不執著外在的名相,真心實意的待人處世,妄心既已除盡,則實相常現前,念念皆真實,清淨而無染。如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玄關丹田亦非真   及到彼岸捨此心

    放下塵緣成大道   貪嗔兩忘無我人



     真修實煉重在能夠「知行合一」,以無為之心行無為之事,德行於言行舉止間自然流露顯彰。六渡萬行即為印證法門,藉由自己的覺悟,並同感他人之危溺,不應獨善其身,更應兼善天下,故發無上菩提之心,起而行欲渡群迷於苦海之中,此即大乘菩薩的精神。於行的過程中,自然印證所悟之智,壇經云:「自性自度,自證菩提,自得涅槃。」因此印證是只有自己內心能夠明了,理也唯有自己能夠悟得的,雖名為渡人,實為隨順因緣點化,以期他人能夠覺醒,心法得以傳續而已。所謂隨順因緣,即是僅盡己之能,而不強求結果。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六渡萬行若不背離心性而行,則可為修持印證的法門,六渡萬行若是背離心性而行,也只是淪為術流動靜的末法。玉皇心印妙經云:「太和充溢,骨散寒瓊。」理之至極矣之謂「太」,因無私心故,能時時體合良知而行,因不昧良知故,能長養浩然之正氣矣。所以達到此境界,雖然身處世間,卻不會因俗事起任何煩惱,行事充滿智慧,就好像理天的仙佛一樣自在如意。顯宗記云:「無住而住,常住涅槃;無行而行,即超彼岸。」欲求超生了死,必先在人間能了無罣礙得解脫,所以不求往生淨土,反而能得涅槃解脫之樂,無私無欲的隨緣渡化,才能真正超拔生死輪迴。

    不離真性即是功    應用無染徹底清

    枷鎖頓斷罣礙了    荷擔如來大英雄



儒曰聖賢,道曰金仙,佛曰如來。這是修行的最終目標,能夠返回理天的証明,不可以忘記而迷失方向。成聖成佛的目標看起來好像很遠,其實是很近每個人自身上都具備,所以眾生究竟皆能成佛,壇經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眾生若能覺悟本性,當下立刻成佛,悟與不悟唯有自知,善知識只能作為引導,無法令其開悟,因為妄念為自生的,還需自己了斷,方能自悟得解脫。壇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使眾生皆成佛道,為白陽修士的重要使命,因為只有眾生皆成佛,大同世界才有到來的一天,才能化人間為淨土,改娑婆為蓮花邦。顯宗記云:「不被善惡所拘,不被靜亂所攝,不厭生死,不樂涅槃,無不能無,有不能有。行住坐臥,心不動搖,一切時中,獲無所得。」至此境界內心不起分別對待,已經徹悟生死的緣由,因此面對生與死,內心皆不會因而產生動搖不安,就好像平靜無波清澈見底的湖面,雖過去巧立名目曰為「得道」,其實並沒有真的得到什麼,只是恢復了本來清淨無染的天心;或又現在巧立名目曰為「成道」,其實並沒有真的成就什麼,只是秉持著天地良心安身立命而已。

一念不生無死活    靈靈惺惺即是佛

凡有所住皆假象    不執不著彌六合



未來治世第十佛彌勒佛祖師,為未來白陽聖門的祖師,現在的白陽修士皆是未來佛彌勒祖師的眷屬,與彌勒祖師同姓為慈氏,同發心愿於未來大同世界太平盛世時,與彌勒祖師一同降生在大同世界,共同輔助彌勒祖師渡眾生成佛,在龍華三會與彌勒祖師同證佛果。「彌勒」為梵文譯音,意譯為慈,慈即與樂之意。也就是對一切眾生起慈心,與所有的眾生了斷諸惡因,廣結善緣助三界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苦海,這慈心就是白陽法門的根本,也是究竟的目的。白陽大開普渡必為時至末法時期,而儒家應運是因為末法時期人心乖諉,而儒家學術本來就是在青陽期末法時期所產生的學術,有引導世俗風氣、挽回人心歸正的作用,可以作為普遍修持的基礎方針。儒家學說雖為末法,但以此為基礎向內心探求,本著良知良能持續修持心性,克己修身堅守「格物致知」之道,實為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中,最為快速成就佛果的不二法門。但修士不應獨尊儒學而排佛法道學,應兼修三教上乘之心法,以互補文字語言之所誤謬,並增進智慧的圓融廣博。

    離色離相離輪迴    無人無我無是非

    當知本然清淨體    方知無為無不為



    發一崇德  龍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5-10 09:39 , Processed in 0.0688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