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182|回復: 0

修道須知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1-9-27 15:4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修道須知
1. 明師一指
師傳一指禪為超生了死,教外別傳,捨去一切教乘菩提等法,是要借色明心,賦物顯理,所謂太虛大空「○」,人人小空「。」,以空合空『◎』名曰佛矣,或曰欲知佛去處,只在語聲是,蓋即語聲而會玄旨,悟之!主要在返觀內照,若執師傳之一指,何異執指為月,此人豈唯亡失師旨,亦不能歸一返本,是故吾人得此一指妙道,必須真修才能真成,可嘆多人求道得之不修,不知『道』是甚麼?囫圇吞棗,走馬看花輕易放過,辜負上天恩師傳道之殊勝因緣。
偈曰:明師一指實相明,三等學人分不清,天機若有多言語,又落化門影裡聲。
2. 明因識果
欲求長生,當從不生不滅處求----即我之天性也,若用六識之意根,則生死相續,斷六識之意根即涅槃境開。
若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當能得不生不滅果,即無漏智,始可證菩提涅槃,學道貴在開悟此「不生不滅之妙心」,今之學者大都是著名相,心外求佛,如此者,助道則可,取證無生忍則未達,故六祖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需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3. 道在自心
道不是博學多聞,學解機智,貴在了心體證----看破、放下、自在、解脫。
證道須前後際斷,中間不住,三心(現在、過去、未來)俱泯,悟入性地。
學道當從父母未生前用功夫,從五行不到處覓宗根,此為眾生本具菩提涅槃之清靜心體,依之修證成佛有份,今若心外覓佛法,則反入諸趣輪迴。
4. 覺性平等
人之迷是在識神與本來人分不清楚,不知覺性人人本自具足,無欠無餘,佛與我不差毫釐,故佛云:「大地眾生皆有如來德相,唯因妄想執著未能證得。」此由世尊靈山拈花一顧,未說一法,迦葉微笑承旨,均在默然無言處,以示覺性平等,悟者以心印心斯名正道。
5. 明心見性
見性並非另外有個性可見,性並不「見」外別有存,是故見即是性,性即是見,見外無性,性外無見,故言見性者見自本性,識自本心。
道由心悟非法理得,若心不悟,法理即是塵,得悟心者,明見心性便名得道,一切善法皆是助道之緣,非即是道,若心不悟,善法亦是生死因。
6. 歸源不二
萬法歸一心不二,心不離法,法不離心,心若離法,心自無體,法若離心,法自無相,無相即法不可得,無體即心不可得,法心皆不可得,是謂一心,名為佛心。
上乘大法,不可執有亦不可著無,無執無著方為真如法界。
7. 應無所住
真空應無所住『○』,妙有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即妙心,不著六塵而生清淨心。若人心常清淨不向外隨聲逐色,任運隨緣,一無所得是名莊嚴佛土。
塵依性生,性依塵起,性不迷塵,塵無偏計,性不依他,自無能計,自他雙泯,覺性圓成。
8. 無知之知
以教乘說,知之一字是眾妙之門,以宗乘說,知之一字是眾禍之門。
知出於無知,知生於無知,無知者知深源也,能生於無能,無能者我之良知良能也,良知者不學而知也,良能者不教而能也,皆吾之天性本能也,此即如來實相,真知無知,無所不知,感而遂通。
9. 燒香含機
很長一根香轉眼即了,這個親眼目睹者是誰?聞香味者又是誰?不言不語者是誰?為甚麼老不見性?聞道多年究竟甚麼是吾的心?能說會講的是誰?
10. 言語道斷
道可道非常道,道不落語言文字,有聲是後天事,講的是生死法,開砂結緣也是如此。學解機智悉為悟心之障,悟道必於現量取證,故言心行處滅。
11. 本來面目
我的本來是無物之物,無相之相,無性之性,無心之心,無念之念,是故要向那裡住?向那裡著?佛云:「應無所住」。各各反觀自性實相,自性一體三身佛,一念清淨即是自性法身佛,清淨者不著有無心者也,名曰真如。
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念無,妄原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菩提即性體,生死涅槃本來平等無二無別,體即自性妙體,用是自性妙用,用雖千般,體即一如,即體即用,即用即體。
12. 得無所得
無上妙道歸無所得,所求無得法故,以空不能更得空,佛不能更得佛,以道不能更得道,自性本自具足,不能於具足中更得具足,故知此妙理,何事而於無上妙道有得法可求耶矣。故曰:「得無得得,一法不立,一法不當情。」各位求道有得道乎?若執有得道則離道遠也,若執無得為何去求道?各位細參!
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增減,也未曾有生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來亦非去,非生亦非滅,了見無生處,自然無法說,亦無得法。
希陵禪師曰:「親不相贈」。諸佛菩薩所證唯此寂滅一心,無得妙旨。
13. 超氣入理
所謂了了自明,是了象了氣,然後自然明理,所謂超氣入理也,理者無所不照,無所不明,謂之「一理通萬理徹」。修道目的在此,故若能超氣象,即不為氣象所縛,心則能轉物,如此即同如來,即是入理,不受氣數所縛,故佛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古德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14. 萬法歸一
師尊常曰:貫一、守一、歸一,皆守一法無二法也,「一」者包羅宇宙非肉眼可見,非肉手可觸。儒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道曰:「視而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不是說那個麼。詩云:「一切無有真,不以見為真,若見不及處,是見皆真」。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所不及,此深心之大本也,反觀內照,悟之!此玄關也。
15. 正法眼藏
真如自性平等故,正法無言,大無不包,正法無法無不法,正法在眼中藏,眼中見性,湛然圓滿,超然獨立,內脫根身,外遣世界,此正法眼藏為諸法之根,是經本上所無,經本上是假死法,故曰:「教外別傳」。
由眼根證悟見性,直捷了當,故曰:「直指見性,見性成佛」。而由耳根證悟聞性,必假聲塵,曲節彎路,二乘人用,故曰:「觀音菩薩」
16. 一體三身
1 法身佛:清淨性體『○』。
2 報身佛:圓滿智慧「•」。
3 化身佛:千百億行【☉】
見聞覺知報化身之妙用也,報化身非真佛,唯一真佛乃法身佛也,一念清淨乃是自性法身佛,法身佛說自性虛通法,虛通非從語文聲色可得。
17. 權法實法
世尊云:吾不說法,眾生無有出頭之期,吾若說法,眾生要死在佛法輪盤裡(執法為實,以權法為實),這兩個死法那個好救?若不默契無言之旨(實法)難脫輪迴之苦。佛曰:止止不須說,吾法妙難思。
18. 道在當前
佛家從根接引學人,只在當前觸機處,機者靈機竅。覺性神通妙用無阻無礙,不滯于物。古德云:「道在目前,不是目前法。」師傳「這是真明路,了劫還故鄉…..西天雖遠頃刻到。」
19. 應無所住
若有所得之心,違背無相之真理,心中有所執著也,有所分別謂之有所得,與無分別智而相反耶。無所得者是名為慧,有所得是為無明。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皆是有所得故,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無所得故,有所得者取相之心也,無所得者「無分別智」也。
20. 三寶一體
如何是三寶?大地是佛,虛靈是法,眾生是僧。如威音前彌勒後之說,世尊若不指出,我輩何以得聞,凡似此皆從緣所知,非是真見。但了目前虛空,自然會豎窮三界,但了目前片地,自然會得橫遍十方,三寶一體,大道只在目前,不必向高遠奇妙會,不用語言文字。
21. 轉識成智
宗乘掃識,識去則宗顯。教言掃塵,塵去則心光。古人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故宗乘立空掃識了卻心,頓悟無生知見力。
22. 未形之先
經上的言語是古聖之遺言,但未言之先是甚麼?故必需觀其未形之先,窺其細微之妙,得思慮之理,學人果能體天地之奧,窮萬物之理,此無形之形,無性之性自明矣。
23. 聲色是塵
道也者有不道也,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誰知不辯之辯,不道之道,是謂性真,時刻保持緘默方是道。口說般若是般若嗎?口說超生了死,能証道超生了死嗎?若不破相超氣難証道。
24. 白陽應運
三期末劫上天降道實在不簡單,選拔佛子千載難逢,若失此機,即是不知時務者,君子要識時察機,一時一機,若失此機,便失去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的好機會。品蓮是天定,將來有很多前人下地獄,而有很多後學上天堂,因為前人輩難逃名、聞、利、養。有貪、有為、有己,此皆非白陽子,所謂「白」是實相、無相、無不相。有貪、有為、有欲、有己麼?問問自己。大中至正,才是盡善盡美。
25. 性心不二
性本為體,心為用,尚未找到真心之實相。實相者『○』性常寂而動,心常動而靜。故名實相,無相無不相者,即指心也。常動而寂,故名深心也,此即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又離見,見所不及。
妙性非可以識知,不可以知曉,知與曉乃第六意識之妄計也,是故孔子曰:「我無知也」。無知之知乃真知,無見之見,為之真見。世人妄執知見,而為輪迴之咎,故我執、法執若不破,何能見乎自性本心。
26. 不二法門
欲知佛去處,只此語聲是,蓋即語聲而會玄旨,非著語聲而求玄旨,鳥窠吹布毛與先祖拈花是同是別,與帝釋散花是同是別,與維摩不二法門是同是別,與師尊一指是同是別。『○』此我也,此我也,乃先天之我也,體用一也,即體即用,即用即體
27. 無心合道
達摩九年面壁,未言一字心法便傳神光,心就是無心無相。有心不空,離心無道,所以云:「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欲識此中意,一老一不老」。無心者,無對待二心也,禪人但指此一妙心,悟者一了百了。
28. 名相非實
假名相而求真,去道便遠,清靜本來非從語言文字相中可以認得,宗門不立文字即謂提示行人,但就空劫時,生佛不立境裡,而認取清淨之性耳。性為清水,水不洗水,故不須起用諸法求得清靜也。
29. 諸法唯心
法不孤起,心不離境,境不離心,對境方生,為物之故。終日說,何曾說,終日聞,何曾聞,終日未離一切相,不被諸境惑,方名自由人,念念不見一切相,亦無前後三際,安然端坐,任運不拘,名曰:「解脫」。
30. 修道修心
宗乘掃法,但指自心,蓋道由心生,非由法得故,心不有得,法即是塵,若悟自心則頓見本來面目,即心作佛。今師尊師母直指一心『☉』,使咱得悟自心本性,得悟入者便名得道。
31. 歇即菩提
能見一切,不分別一切,而於「能見」得個消息,不認妄識為心,則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矣。故若能不取見緣,不隨見妄,終日對境,終日無境可對,能所不立,法法全真,離一切法差別相,以無虛妄心念即是真如。
32. 法身無相
法身無相等虛空,隨緣應物現形相,般若無知,遇緣而照。
修道之人不著佛,自然本性現如來,如來就是當前性,本性不去不來,無言說,無妄想流轉即無生滅,既無妄想即清淨本來,是為先天。
33. 實相無相
實相者真實之相也,即是吾人本有真心之名。一曰:無相之實相,即無一切虛妄之相,並非本體亦無也。二曰:無不相之實相,即隨緣顯現一切妙色,並非完全無相。三曰:無相無不相之實相,即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也,若言其有,離名絕相本來無一物,若言其無,靈光不昧應用自在。
34. 菩提真本
目中能見之性即是菩提真本,亦即奢摩他體,在人人日用中,放光動地,終日承渠恩力,不知這個就是主人翁,就是真心。正所謂正法眼藏。
35. 自性道德
師尊曰:「待其自悟,自己的金剛,自己的道德,無所不具」。說的道德是道德麼?自己的道德,非是善惡對待,善惡等業皆是生死種子,所以要了,有心為善是生死鬼,因善是本份,不知有我而為善,比如天大地大化生萬物本無心無為也。
36. 一真法界
妙真如性者,即如來藏性,此性即理即事,全妄全真,不滯一法,不捨一法,所以稱妙,非是此真而彼不真,此如而彼不如,若如是則有對待,則不圓滿。
37. 有無相因
「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亦不存,既不存無,有從何得。有之與無,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滅也,但離此二見,即見真佛身。
38. 見性無殊
誰是我能見之見體,誰為我所見之物象。若能於此「能所」分明不混,自然得知我之真性矣。物不是見,見不是物,諸物非見,見性已揀出。雖有種種狀態差別殊異之物象列在目前,但因是我之見精一道,清淨不起分別,圓明照了,則諸物類自有千差萬別,人之見性畢竟無殊,即此妙明真心乃自己見性。
偈曰:見機是性,無心不能見,聞機是性,無心不能聞。
39. 末後一著
末後一著,即末後一句,即末後無句,若不離言語、文字相、聲色,則如何達入無極至理。凡夫著相,賢人通氣,聖人明理----了相、了氣、了理。得道之人,若不回頭回光反照,則如何達入至理。咱的道是末後一著,是離開經本的,也不是空,也不是有•○•一。有而不有曰妙有。我有的,你也有;三教聖人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三教聖人也有。
40. 為而無為
自古聖賢都「無為」而成,無為是甚麼?無為即是清靜、真空也。無為而無不為,真空不空故成妙有。如孔子曰:四時行焉,萬物育焉。
41. 知見立知
知見立知見,這是無明之本,知見離知見,這是涅槃。離知見是三心一掃而光,涅槃即是妙心,至清至靜,不生不滅,我之來面目。
42. 師尊咐囑
當領袖者,應以大公、大赦、大慈、大愛而護眾生。學吃虧、學犧牲、學忍辱、學吃苦、改心身、換脾氣、去毛病、粗暴轉、不求人讚、謗而不厭,有功歸人,有過歸己,知人者暗,知己者明,靜則常思己過,動則勿亂我心,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聖人之樂全道心,賢人之樂伏人心,迷人之樂貪物心。常見己過,不見人非,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責己者適宜增己之德,責人者適宜增己之惡。
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 本,癡人當作本來人。
43. 老人慈悲
學道學佛是一樣,貴在悟心,可是儒家偏重世間法,佛家是世出世法,而現今修道人皆落語言文字,如此猶脫不了名相,怎能超生出世呢?今逢師尊一指,知有心可悟,悟者超生了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12-22 23:49 , Processed in 0.0554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