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慈語 悟見轉載自德慧雜誌禪心慈語 看全部

1 管窺道的真義

前言︰
聖經上說︰「道是真理、道路、生命。」但要真正了解道的內涵,聖經上的定義似乎不夠具體,它似乎祗是個概念。要掌握道的內涵,非要深入三教的經論不可。
惟,道是超越語言文字,真理的領域是不假言說的。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先賢也說︰「真道離言絕相,落入言詮便已失真。」老子也要我們絕聖棄智才能獲得真知。
話說回來,無「法」不能入理,無相不能顯真,因此以下不才就不揣淺陋以「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的方式,也就是瞎子摸象的方式來探勘一下道的端倪以及道體的特性。

道是宇宙大本體,其豎窮三際,橫貫三千。
時間上跨越了無窮盡的過去、現在以及無窮盡的未來;空間上則含包了三千大千世界。放之可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密。

以靈性論,道是上帝。
聖經上說︰「太初有道與上帝一體,道即上帝,上帝即道。」

道是宇宙萬法的源頭。
道生天生地生萬物,因此祂是天地之根,人性與萬物的本源。人間浩瀚的學問由道發明,三藏十二部經、道法、儒學由道上來,因此,道是萬法萬教的本宗。

道是靈識大本體。
中庸上說︰「天命之謂性。」告訴我們,眾生的靈性是上天賦與的。上天
老母即是靈識大本體。大地眾生無一不是 老母的分靈。

道是絕對的法則。
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成立的,而且變化不已。故世間沒有絕對不變的事物。唯萬事萬物的變化有一定的法則,這個變化的法則是絕對不變的,它即是道。

道,入世則是正當的途徑,行為的準則;出世則為回天的覺路。
道應用在入世,則是人道思想,道德的準繩,行為的規範;出世言,道體於人身之處所即是生來死去的正門,找到身上的道體,回天之路明矣﹗

道,超越天地。
天地未生之前,即有道的存在;天地毀壞之後,道依然故我。只是天地未生之前,「天地在道」;天地生成之後,「道在天地」。

道,超越色空的不二法門。
道是虛空之體,含包萬物,稱之為真空妙有。真空是空,妙有是色,真空妙有一體。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空一體,故稱不二法門。
又,色空乃兩個極端。眾生大都偏執一端。執著色的人,陷入形相的迷障;執著空的人,陷入斷滅、頑空的死胡同。唯有放下執著,超越色空,證悟色空不二的人才能與道契合,得大自在解脫。

道是諸經之師,諸佛之。
千法萬法道上來,故道是諸經之師;道生育萬物,佛子也在道的蘊育中,成佛作祖依然在 老的懷抱,故道是諸佛之母。

道乃萬德莊嚴。
道是萬德的聚集。各種德行的極致,即與道契合,因此道乃萬德莊嚴。惟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

道乃廓然大公,無私無我。
子曰︰「民胞物與。」天地萬物原本一體。在物質世界中有物質形體存在,才分出你我;在道體內卻是廓然大公,無私無我。

道乃平等心。
平等心即清淨心。在人世間種種「相對」的情境,由於人有分別心–差別感受的心,很難能夠操控自己。這些「相對」情境,指的是生死、窮通、貴賤、榮辱……等,而人就迷失在其中。


要想使自己的心不受這些相對的情境牽絆,唯一的出路是跳脫「相對」,走向絕對。換句話說,就是祛除咱們對相對事物的分別心,而以平等無差別的心去面對所有事物,這樣我們的心才不致被相對事物所擺佈而產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了。這也才能契道。

道乃是離言絕相,超越邏輯推斷,思量辨證的。
當年在一次法會上,釋迦牟尼佛要文殊師利菩薩上台為眾生開示佛法,只見文殊菩薩上台默默地對著大眾一陣子,然後下台,眾生也一陣茫然,只有釋迦牟尼佛反而讚歎文殊菩薩開演了無上妙法。原來,文殊菩薩所開演的正是不假語言文字的無為法。
另外,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一輩子,卻在金剛經上說祂未曾說法,還特別交代,若有人說祂說法,是謗佛。因為說出來的不是道,道是說不出來的,說出來的都是教。道不是邏輯所能夠分析的,不是思量所能辨證的。

道的體認必須透過「自內證」來完成。
如上述的,道是不可言說,沒有形相的。因此要了解道,必須透過自心體會驗證,才能探知道的內涵。如果不透過「自內證」過程,只在紙上談兵,文字作業,畫餅總不能充饑,那是永遠無法契入道體,一窺真理的堂奧的。因此修行人聽道、研究經典,只在搜尋前人的腳步、悟道的線索、進道的軌跡,最後再由自身內心去體悟親證,一旦契入道體,嚐到道的滋味,這時候箇中滋味,也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結語︰
以上雖然說是探勘道的真義,其實從頭至尾也只是言語巧辯、文字戲論而已,與道不相干。真正的道仍在咱們自身性海,不假外求。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8 1 則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2 正法眼藏
咱們出生在這末法時代,很容易得聞聖音,能超生了死,可說三生有幸,佛緣深厚。
經典有言︰
佛講經典三千卷,正法眼藏未明言;
末世有緣得此法,便是西天不老仙。

上面這首詩的意義,就是說釋佛雖然慈悲了很多經典,給眾多弟子聽過,但是正法眼藏並沒有明顯講出。蓋因這正法眼藏(儒家言至善地,道家言玄牝之門,基督言天堂,穆聖言清真。)便是上天之秘寶,超生了死之真道也。這個地方即是道體寄於人身之所在,亦是三教心傳之幽密處。

自古以來,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就是指這個不思善、不思惡,正與 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真面目。所以佛祖弟子雖眾,但是得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超生了死,回返西天的 寥寥無幾。這個原因就是得不著真道,不明生死根源,還得來投胎轉世。雖然口說可以往西天,然不明理路,只仍受盡輪迴之苦。

釋佛當時也是一個修道者,在未出家以前,是位列人尊,已享盡人間之極樂了。自從出家,前後共訪師六位,均不如意,不能得到解脫之法,可說為了訪求明師,歷盡千辛萬苦,甚至枯坐修行以求般若妙法。故以太子之養尊處優言之,能有如此懷抱、犧牲的精神,這確是一件不容易之事;而是目前一般修道者,口是心非,執著形象,不守佛規,逆境變志,不能始終如一,所當效法尊仰的。

釋佛之修道信心永不動搖,最後經第七師才得究竟之法,此第七師便是燃燈。此事雖佛史沒有明確記載,然在金剛經之第十分,有「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及第十六分有「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之句,此可見燃燈佛實是太子最後之授記師。又據達摩寶傳載︰「於周穆王二十一年,訪至東梁山,拜見燃燈,講道十三日,語下徹悟,始明萬法歸一,至善之道。」由此更可確證如來之本師,即是燃燈佛無疑矣。然佛史並無詳細明載,大概此乃大道正法授受之秘密,事不輕露故也。

孔夫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說︰朝晨得聞真道,而領悟真理者,遂知性靈之所在,把世上一切生死、榮辱、禍福,視如浮雲般,心中不著一物。既得貫通大道,明白生死本源,雖夕而死亦可無憾了。因為得著真理,就可以回還無極理天,免再墜入四生六道受苦。

但是,孔夫子有三千弟子,真正得了孔夫子之衣鉢者,除了顏回、曾子外,別無他人,故十哲之一的子貢嘆言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我們或有疑問,聖人仙佛既然是慈悲救世,因何不把真道傳給他們弟子,讓弟子們摸不著邊際,而只講普通經典與修養的方法呢?這點聖人已經講過「道不傳六耳」,因為以前真道是單傳獨授,不是修完滿三千功八百果不能授記。這是天時關係,亦就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的意思。咱大家真是幸福,有緣摸著佛根,無緣者遇佛湼槃。

何以在末法時代,始能得此真傳呢?因為現在正值末劫年,人心不古,世風敗壞,所作所為違倫背德,罪惡沖天,上天震怒,降下未曾有的大劫來收殺惡孽子。但是一樹之果亦有酸甜之分,惡人之中亦有善人。故上天慈悲,命五教聖人繼天立極,使有緣善男信女在末法之際得能聞聖音,領悟如來心法。孟子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正是此意。所以現下道劫並降,善惡分班,致使有此佳期。

聖人佛祖亦是得此真道始能成聖成佛的,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聖人仙佛。回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咱等得此稀有機緣,豈能忽視,人生七十轉眼則逝,水中月、鏡中花,一場夢境耳。所以咱等必效法聖人仙佛的弘志毅力,借此機緣修成永久不滅之蓮台果位,回還無極,逍遙快樂,始不負此一生。
佛慈悲曰︰
千生萬轉得此身,幾世輪迴幾世循;
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時渡此身﹗
何不勉哉﹗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6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3 道與教的區別
當今三期末劫,真道降世,同時萬教齊發,正邪混淆。身為得聞先天大道的白陽修道子,必須對於道與教的關係以及其相互間的差異加以探討釐清(孰為本末),將來我們在修道過程中面對千門萬教、妖術邪法的蠱惑,才能立穩腳步,不被迷惑。唯有如此,我們的方向方不致偏差。

聖經上說︰道是真理、道路、生命。

這是聖經上對道的詮釋。對於道的認知,這裏只給我們一個模糊的概念,至於其中的真意–即耶穌的本意,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今天身為白陽修道子,我們受了明師一指點之後,我們知道天地之根、人性的本源、生死的根由,我們再來看聖經這句話,就能很容易地來給它下個貼切的註解。道是真理、道路、生命。
真理,它是絕對的,唯一的,不變的。

道路,它是生死解脫,達永生之路。
生命,是永恆的生命,不朽的靈性。
合起來講︰道是一條絕對唯一永遠不變的生死解脫之路(達永生之路)。這條路的盡頭便是天國、人類的故鄉。在天國裏我們是永生不滅的。

當一代祖師透過點傳師傳授我們正法眼藏時,我們說是得「道」。

得的是什麼道?就是這回鄉之路。
然而這條路上崎嶇坎坷,荊棘遍地,艱難險阻,我們要如何在這路上邁開大步,勇往直前,永不退縮,一直到達目的地–天堂?

這就需要功夫了。這時候道場上為我們提供了教化,例如︰仙佛菩薩臨壇教誨、前輩點傳師慈悲、以及講師們的開導……在在都在教我們如何走完這條回天之路。這些都屬於教化的範圍,即所謂的「教」。因此我們說先天大道道場上有道有教。以上約略可以窺得道與教大致上的不同了。

再看世界五大宗教與道的關聯以及其宗旨。
五教聖人同樣來自天堂,奉了造物主上帝之命來到世上各個不同的角落,依當地不同的語言文化、社會背景、生活習俗,創立了五大宗教,對眾生施以教化。

由於他們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奉了同一位神祇,所稟承的最高真理是一樣的。因此他們所創的五大宗教的最高真理是一樣的、共通的。換句話說︰五教是同一根源、同一真理。五教的最高宗旨也是一樣以「復性」為目的。

佛曰︰明心見性 萬法歸一
道曰︰修心煉性 抱元守一
儒曰︰存心養性 執中貫一
耶曰︰洗心移性 默禱親一
回曰︰堅心定性 清真返一

從以上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以「一」作立教的根本。所以說五教同理同源,全是要人在「心性」上下功夫,以達到「恢復本性」的目的。

然而由於時運未到(道以往是單傳獨授),五教聖人傳「教」化,所以五教信徒能得真傳者少之又少,未能掌握萬法的核心(即根本,即修道的要領),要想達到恢復本來性體,自屬不易。

於是五教剩下來的功用也就僅留下社會教化功能︰導人向善、淨化人心、補法律之不足、維護社會道德秩序、給世人一個立身處世合理的方向,造就良民與道德典範。

另一方面,五教也為人類提供了領受真道前的先修教育,也就是預作入道出世的基礎。以上便是五教的宗旨與功用。
但宗教一旦離開了以上的範疇,就不再是正教了。

以下是五教至今的演變︰

道教︰當今之道教已失去原本道家的基本精神–如老子立教的本意了。道家原本講的是清靜無為,返璞歸真,可是到了漢代張天師一改道家風貌,道教逐漸演變成當今畫符、念咒、煉丹……等神奇怪異之術法了。

佛教︰佛門的心法真傳,自六祖惠能之後,宗風已斷,尤其有派別之爭,後來更把完整的佛法分割成七零八落,至今除了誦經坐禪外,「心法真傳」、「大乘佛法」已無人知曉了。

耶教︰耶穌把真理寄託在十字架上,然而十字架的真義有誰領悟?所以當今世上基督徒雖然眾多,但大都是流於形式,把宗教當作一種社交活動了。

儒教︰中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中華兒女個個受過儒家思想的洗禮,但當今誰能真正領悟和實踐「讀聖賢書,所為何事?」這句話呢?今日讀聖賢書變成了人們謀求功名利祿,嬌妻美妾的工具和手段,也因此世上才流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回教︰自從穆罕默德死後,回教分門別派,屢起宗教戰爭。目前世上宗教戰爭最多的可以說是回教了,所謂道的精要已不復存在了。

凡宗教偏離正軌離開了原本教主立教之本意,喪失了導人向善的功能,專以神奇怪異迷惑大眾,以盲引盲,導人趨向迷信或假藉神意騙財騙色,或種種違反公序良俗的宗教,或不求自己圖謀復興,反以專門攻擊他教,甚至破壞正法,毀謗正法的教團,都淪為外道邪教。

由於五教有些已偏離正軌,引發出四果旁門–術流動靜–妨碍世人走入正道。

術︰法術也。畫符念咒、騰雲駕霧、撒豆成兵、點石成金……等。

流︰週流也。雲遊四海,募化十方,朝山拜佛、修寺建塔、算數推測、善知過去未 、

吉凶禍 福、應驗如神、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口頭三昧、均屬流道。

動︰行動也。凡習一切氣功運動,如朝陽氣、天斬氣功、外丹功、搬運吐納、服乳嚥精……

一切有為造作均是。

靜︰寂靜也。枯坐死禪、靜坐觀空、數息止念、抽坎填離、運轉週天。

這四果旁門與超生了死無關,換言之,它不能讓我們解脫生死輪迴,而且會為我們帶來進道、悟道的障碍,不可不慎。將來假祖師全都以這四果旁門作誘餌,來引誘白陽修道子脫離金線,錯投魔門。

接著再分析道與教在特質上差異何在?

道即是理,它獨一無二;教有多門,作無窮的衍生。因為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所以道只有一個,教卻有千門萬教,不管信何宗教,要想解脫生死,必須得此大道。
道之最高主宰是上帝;教的最高神祇是教主。

所以道主權在天;教的主權在人。
道是非時不降,有隱有顯;教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源遠流長。

道是非人不傳,傳道對象有選擇性;教是有教無類,平等教化。

道有一脈相傳的道統;教無道統。

道是出世法,得了可以了脫生死;教是入世法,可藉以修來世福報。

道是宇宙萬法的核心;教是外圍知識。也就是說︰道是根本;教是枝末。

一切教化全在闡揚道體、註解道體,但不明道體的人,從一切教化中卻無法了解道體之所在,也就不能解脫生死。

所以才有以下的說法︰
道是路來理是法 千經萬典證明它

翰墨文章滿天下 卻一人知道法
經集綱史人人讀 缺少一指路便差

我們得的道是宇宙的核心、天地之根、人性之本源,也是千法萬法的源頭,得了它,可以透過它,了悟宇宙之玄奧、天地之造化,揭開生死之謎,了結生死之一大事因緣,可以證得正等正覺的佛道。

當今白陽應運,該是五教功成身退,歸化先天大道的時候了。

五教只在天時未到,真道未降世之前,先來為大道舖路、打基礎。

佛說︰「先設萬教傳經典,末後一著辦收圓。」

當今五教所留下之經典汗牛充棟,一切齊備,加上科學發達,交通進步,整個地球形成了一個地球村。

還有傳播媒體大行其道,在這個時代的大好因緣成熟時,先天大道於是降臨世間。

這是先天大道等待已久的大時代。

大道的降臨也是五教共合,萬教歸一的時候。

先天大道好比花,五教有如五個花瓣,天時已到,該是花兒凋謝,果子結成的時候。

所以說,真道降世平收萬教,大家看當今五教雖大規模傳教,傳教方式進入企業化、組織化,但在化挽人心上卻已經力不從心了。

因為五教之本身教理淪落演變,以及當今眾生之共業,五教已經無法收服人心了,於是人心一直迅速走下坡,造成今日生靈塗炭。

先天大道就好比一服特效藥,也是最後的一帖藥王,在眾生已病入膏肓時,由三期醫師濟公活佛施藥,這服藥,一服見效,每個人只要得了道都能徹底改變,面目一新,尋回自己的良心,立身行道。

所以唯有先天大道能挽化頹廢之人心,拯救這個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個紛亂的世界、污濁的社會將由於天道普傳於世間,於不久的未來轉變為一片祥和,孔老夫子的大同世界將在不久的將來,呈現在世上,這是所有仙真菩薩作過的預言。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5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4 任重道遠
因大道非獨善其身,必須兼善於天下 。且得道之人,若無行功立德,歷劫所帶來的冤孽債賬無法還清;仙佛雖然慈悲,恐怕冤家不允許。紫衣真人曰︰「大道修來有易難,也知由我也由天,若不行善積陰德,動則群魔作障緣。」

因何修行人常常臨終時候顯魔形很多呢?就是修道者,平時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功不能行、德不能積,一旦臨終,群魔冤愆不讓你成道或者好結果,所謂「打打算盤核核算,分厘絲毫卻不差。」菜根譚言︰「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胭花無碍。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在年輕的時候作歌妓舞女,倚門賣笑,到了晚年嫁人從良後,如能守著婦道的本分,好好為人,她那前半生的淫靡生活,對於她沒有什麼妨礙的。

反之守節的婦女,到了老年失了貞操,於是她那半世所受的清操艱苦的節義,都變成了泡影。人生如此,修道學佛何嘗不這樣﹗

眾生得聞真理的時候,虔誠有餘,抱著人溺己溺,赴湯蹈火的精神,一年、二年、幾年過去了,曾幾何時,受不了風浪沖襲,抵不住無情打擊,半途而廢,由開始一點善念到最後失去了忠貞的持守,則把從前一切的辛苦耕耘,都化為烏有了,古語說「看人只看後半截」真是至理名言,這就是「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的道理。

修道的過程,由於一念之差就有天淵之別,當然上天的果位亦無法證得。孔夫子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教化是拜佛,真道是做佛,這是截然不同的。釋迦佛曰︰「吾這個佛是忍辱波羅蜜得來的,不是住相布施而得。」又曰︰「誦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依經行。」

孔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應該身體力行才是聖賢仙佛之道,不是開口空談指天劃地,形形色色的外道。修道腳踏實地,才能有前程,大學亦言︰「明明德之後必要親民,然後達到至善。」

絕不是站在雲端空喊救世啊﹗救世啊﹗眾生就能得救。也絕非躲在佛堂敲打木魚,口誦經卷,空喊苦海﹗娑婆﹗就能超生了死。那一位聖賢仙佛不是實行活佛救世的呢?木頭佛是永遠不成佛的。

所以行功立德才是修道本色,徒具形象,身不修心不正、皮毛外表,是末法眾生。孔夫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個仁就是救渡眾生,眾生的生死挑在自己肩上,不亦重乎﹗

該行功立德,功德是「力工始得」的,而且道有體有用,體就是本身得道明理,用就是行功立德兼善天下,如同我們學習技能和學問,學到了也不過「知道」而已,對本身並無實際效益,若能推行出去,為眾生謀幸福,為社會造福利,那才是有所得而實用,所以修道,體用是不可離的。

芸芸眾生不明理路,盲修瞎煉那也不能成道。但既然明理不去實修實煉,那就自棄了,所以聖賢仙佛留經著典必體用兼備,如大學、中庸、道德經、金剛經,因為天不能言、地不能語,上天真理的闡揚必依靠仁人君子。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弘道之人就是人才,過去聖賢仙佛亦是上天人才,如今修道者也是弘道的人才。

子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可見聖人最重視者莫如人才。孔子之兒子名叫孔鯉,鯉死有棺而無槨,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哭之慟,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可見聖人重視人才甚於兒子,亦就是重道輕私,重聖輕凡。

修道不可馬虎,「人才」就是腳踏實地追隨聖人行為的人,故「人才」要知道,沒有實踐原是空洞的真理,沒有真理又是盲目的實踐,只有理解沒有事證,正是說時則有,用時則無,其境必定半信半疑,忽明忽暗。

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就無上正覺菩薩,借一切順逆人事來磨煉,歷境驗心,刻苦忍受,行大精進力,大忍耐力,除習顯性,了冤建德,如果不經長久的努力磨煉,決不能一覺便直下頓消,所謂「理可頓悟,事必漸修。」經過千百次的磨煉,無始冤愆漸次光明,依法實踐一分,就能顯一分本性。

語云︰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須從烈火中鍛來;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直向薄冰上履過。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4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5 認真做人
古人曰︰「燕雀豈知鴻鵠志,小人不知大人心。」小人不知天命、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良知埋沒,終日沉淪慾海,隨波逐浪,他如何明白大人所做的聖事,是為了眾生得救、超生了死之一大事呢﹗
孔夫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意謂得道才能明白生死門戶本來佛性,始可脫離四生六道輪迴之苦。因為人人都有光明的本性,此本性則是「佛性」,孔夫子曰「明德」。但是這個寶貴的佛性,自無始劫以來迷昧墜落在生死輪迴之中,埋藏在假體裏面,不受明師指開是不能脫出的。故往聖曰︰「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確是如此。

眾生所具有的這個佛性,是不死不滅的,萬劫長存的,故叫「金剛身」或「真身」,但肉眼是看不見的。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身體叫假身或「臭皮囊」,是會毀壞的。修道人若不得真傳,認真為假,認假為真,孔子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顛倒錯亂,盲修瞎煉,那修千萬年亦不會了生死。若拿我們這個假身來粧修佛像,無論粧飾到維妙維肖,亦難免有無常。

肉體一旦消滅,身外之物也不存在;身外之佛若能成仙佛,雕塑佛像的師匠,一生中雕塑了許多維妙維肖的佛像,從釋迦佛、觀音、文殊、普賢,以至大大小小千真萬佛,他們做了這樣多的仙佛,實在功德無量,應該成佛了然至今未見動靜,仍是一個匠工。所雕塑佛像,也默默的站在那裏,任其褪色剝漆。所以拜他佛是不會成道的,做他佛也不能了生死,修這個臭皮囊也不會去西天,因為要超生了死的是我們這個佛性。

慧能祖師曰︰「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所以只有吾們自己這個佛性才能超生了死,為成佛作祖的根本,不假外求的,本來就是自身的主人翁。
佛曰︰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

子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又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雖然我們知道人人身上有一位真人、不生不滅的佛性,但是這個寶貴的佛性埋藏在假身之內,任其流浪輪迴轉變已久,若無明師指點,四生六道永無了期。

莊周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就是言真假合一,不容易再覺醒了,可是佛性迷昧卻不消滅,只是輪迴受苦而已。故吾們這個由四大假合湊緣而成的假身,緣盡即散,本是一個幻身。祗有這點佛性,才是萬劫長存,修之上升成佛,不修下降變鬼,得道成佛證真,失道生死轉變。

可惜﹗自古明師難遇,真道難得,「無師不察性」,所以自古修道者雖然很多,成道者卻很少。因為真道是上天之秘寶,仙佛聖人之真傳,能聞得大道機會非常渺小。怪不得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五祖弘忍祖師在三更半夜,將袈裟、心法傳給六祖時,並言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葉,從上以來,相承準的只付一人,輾轉傳授以至於吾,吾今以法寶及師傳袈裟付於汝,傳法印,以印佛性,傳袈裟以明得法,衣為爭端,止汝勿傳。
由此觀之,真道心法乃成佛、仙、聖之要素,豈愚夫愚婦之所可聞者乎﹗

金剛經正信希有第六分,世尊慈悲地說︰就是成就如來之道之我滅後,至二千五百年的時候,如果有持守戒律、廣修福田的人出現,是時乃正法當興之時,其如見到此如是章句,即能生發信心,並能以此為真實而不疑。

所以你當知道這些生實信的人,他們並非是偶然之機緣,乃是由於善根深厚而成。更不僅是一世佛二世佛,甚至三四五世佛所種之善根,他們已經是由無量千萬世佛所種下的善根而成的。
如今,有緣得一與仙佛齊位,豈可再迷。何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3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6 修行從自我反省開始
一、前 言
▲反省的本義:「向外的心」反轉省察自己的缺點與過錯,以求改進。
▲當今社會上人只會檢討別人的錯處,而不知檢討自己的缺點。

二、反省的重要
▲法國諺語︰吾人最大的「智慧」係反躬自省。
▲英國諺語︰自知其短乃進德之基。
▲人有錯要改,改要知道自己有錯,自己有錯別人未必會(肯)告訴我們,因此反省非常重要。有反省習慣的人才配稱為修行人,換言之,懂得反省的人才可以算已進入修行境界。
▲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還得透過反省的功夫。

▲人一旦失去清淨心,看外在一切人事物便不客觀不正確,就好像一個人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世界,世界上一切在他看來全是一個色調,這時候反省就好像摘下那副有色眼鏡,恢復原來正常的眼光。
▲古聖嘉言︰反省自己的不是乃「回生丹」。

▲懂得反省的人會發現自己的毛病很多,因此常在懺悔,常在改過;不懂得反省的人,老是怪別人對不起自己,好像全天下的人都不好,只有自己好,也因此才有「聖人過多,賢人過少,小人無過」這句話。

▲宋代理學家「陸九淵」(象山先生)說過,知非,本心即恢復。他說︰「本心即天理,不必外求,只要切實反省,不自欺當下便是本心,便是天理」。
▲反省乃是「正定的根本」,「是人與天界的橋樑」,要從嫉妒、惱恨、咒罵等「執著」的情緒中逃脫,除了反省外,別無他途。
▲修行人能日復一日不斷的反省,才能使自己的身心達到統一和諧的「境地」,進而才能使自己的心與宇宙大化合一。

三、如何反省?
▲不懂得反省的原因只在馳心於外,沒有迴光返照。
▲英國諺語︰人之過在眼前,己之過在背後。

▲耶穌說︰「不要只有看別人眼中的砂子,而忽視了自己眼中的橫樑。」
▲曾子一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
▲聖人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要反省還得要有一顆清淨的心,用中道的尺度,否則找不到自己的毛病。
▲大學上說︰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四、不知反省的後果
▲人若遇到挫折,碰到事情行不通時,不知道自我反省,反而怨天尤人,路將越走越狹,最後是走入絕境。
▲人如不知反省,自己的毛病永遠無法改掉,並且毛病還會繼續擴大,一直到傷害自己,危害別人,等危害到別人時,讓別人來指責時,將傷害顏面、感情。

▲修行人如把心虛懸著而不做任何反省時,諸類魔王就會趁虛而入來支配我們,就好像我們把心出賣給魔鬼,於是一味固執己見,陷入執著,將讓自己走入死胡同,最後成妖、成魔、成邪、成怪。

五、結 論
老師曾經訓示我們︰
▲為人處世貴在隨時反省檢點一切,處處反求諸己。不怨天不尤人,不憤世不悲命,自能有進有成。
▲以聖賢之道責己,以凡庸之道責人。不以聖賢之道責人,不以凡庸之道責己。所謂「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夫之人常易,知己常難。己有過易宥,人有過難原。人能見百步之外,難見己身之背。

目能察秋毫之微,卻難自數其睫。故「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1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7 做一個活潑快樂的修道人
一、前言–修道苦還是修道樂
各位前賢,我們覺得修道苦還是修道樂?有的前賢認為修道很快樂,也有的前賢認為修道愈修愈苦。我們修道不是為了要離苦得樂嗎?為什麼會愈修愈苦呢?因為我們的性子帶著苦根,走到那裡,苦到那裡,要想出苦就要化性,要拔除苦根。君子無德怨自修,我們修道覺得苦,就往自己性子裡去找苦根,問自己為什麼會苦。
以下後學簡列數條已找到的苦根,與各位前賢一起探討。

二、修道有那些苦根
內心背理不安是苦根
修道過程難免有考驗,因為累劫多生當中,我們積了多少脾氣毛病,冤孽虧欠,這些業債是要清償的。我們一顆玲瓏剔透的靈珠佛性沾染的塵垢,要藉磨煉考驗來洗淨,感謝考驗吧﹗沒有考驗我們洗不乾淨。受罪了罪,受苦了苦,表面受苦,背後是消罪償債,你要高興還是痛苦?
理路不通才會痛苦,理路如果通的話,即使受苦受考,也還是法喜充滿。

大學裡說,人心有四不正,有所好樂則心不正,有所憂患則心不正,有所恐懼則心不正,有所忿懥則心不正,我們反省自己的心是否常常出現這四不正。是的話,心都會不安,就會苦惱,因為這四不正代表我們的心偏了,唯有時時正心誠意,主敬存誠,才能法喜充滿,心安理得。

貪妄執著是苦根
俗語說︰「知足常樂」,真正的富有不在於外在擁有的多少,而在於內心知足。世間一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如我們 張前人常說「什麼都是我的,什麼也都不是我的」。愈了解︰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就愈能知足放下,而且,人生一場終歸幻滅,妄執什麼?妄貪什麼?
我們應該抱持「得失隨緣,心無增減」的態度,隨緣了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其境遇昇沈起伏,我心任運隨形,一任自然。

退縮不前是苦根
責任使人成長,責任讓人堅強,責任感所產生的積極奮發的精神,充滿了道氣、朝氣。唯有大識,能生大力,要能力擔當,必先善擺脫。識透真假,悟透幻景曇花現,這紅塵非是故鄉,我們要了脫六萬年來的生死業債,要擔當代天宣化的使命,需要一分承擔力。

菜根譚裡有言︰「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機趣,自臨深履薄處得力。」人在承擔職責時,會發露出勇氣來,苦不為苦,難不為難。相反的,當我們退縮不前時,我們精神萎靡,內在良心自我譴責,所以說退縮不前是苦根。期能在道德仁義的基礎上,立身行道走四方。

忘本忘恩是苦根
木有本,水有源。當我們飲水思源的時候,自然會謙卑低下,會自省改過,我們的心會變得柔軟,會歸於仁厚。如果我們時時感念天恩師德,我們就時時活在天恩師德的浩蕩當中。

前賢們為眾生頂劫受難的精神,犧牲奉獻無怨無悔,正是仙佛菩薩的化身,為什麼前賢能夠發揮這麼偉大的情操?因為他們時存感恩之心,要報恩了愿。

據後學所知,我們前人和許多前輩點傳師們,在為道親撥解因果時,他們都分攤了業債,身體因此而損傷,抱持「我下地獄沒有關係,也要把道親們送上天堂」的精神,對我們總是有求必應。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只要我們緬懷前賢們的德澤,我們自然會沐浴在天恩的浩蕩當中,生命的活水泉湧。如果我們忘本忘恩,內心必嚐天譴雷誅之苦。

複雜擾亂是苦根
單純是幸福的條件,我們要以簡馭繁,將生活簡單化,而不是複雜化。在思想,在生活習慣當中,力行簡樸,回復單純。單純是不多心,不多慮,如赤子之心。心思複雜是「一本散萬殊」,回復單純是「萬殊歸一本」,學道達本還源是要萬殊歸一本。
「技之不精,由於多心,心之不一,由於多視。」我們要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就要單純。

假戲真做是苦根
人生如戲,在這人間劇場上,一幕幕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的故事,重覆的上演著。我們入得了戲,也要出得了戲。假戲真做,認假為真就會覺得苦。
抱持遊戲人間的心,在輕鬆的氣氛當中,有嚴格的秩序,遊戲三昧,珍惜我們現在所演的這場戲,「禪心須在塵中淨,佛道還得世上成。」

心猿意馬是苦根
心念要歸專,就要守玄。鎖心猿,拴意馬,牢拴意馬念無生。歸專就是遠離相對。歸於絕對,就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論做什麼事,專心致志必能有所成就,專心致志就是歸專。心神不能收攝,心猿意馬在外流浪奔波,耗損精神就會苦惱,不能自主,這叫做「一念動驚其神即著萬物,著萬物生貪求墮入汪洋。」苦海無邊,由此而起。

一潭死水是苦根
信心希望是生命的活水,人為希望而活,信為萬善功德母。活在信心希望中的人,渾身都散發著光采。諸天仙佛不捨眾生的宏慈愿力,是對自己有信心。對迷頑的眾生有信心,對世界有信心。「希望」領我們向前,「信心」讓我們堅定,沒有希望的生命是一潭死水,讓我們活在飽滿的信心與希望中,也給世間帶來信心與希望。「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宏誓大願,永不能完,這愿力跨越時空,生生世世娑婆裡渡眾,無盡的生命活水,不斷湧現。

三、結語–隨所住處恆安樂
「天下溺,援之以道。」上天降道,為救劫難,我們白陽修士是要給這黑暗沈淪的世界立標榜的。娑婆眾生無明造業,無明受報,釀成罪苦業網,苦海無邊,出離無期,我輩修士,立志滌盡塵垢,復性如初,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佛土心境,無量快樂,道本活潑不凝滯,只要時時心念歸專,迴光返照,生命的活水就不斷湧現,讓我們一起勉勵︰「做一個活潑快樂的修道人」。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6:00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8 修行者的人生觀
一、前 言︰
般的人多半非常崇拜先知先覺,以為他們能未卜先知,見人所未曾見,說人所不能說,是個超凡入聖的智者。但是,即便他真的是個先知先覺,如果不能即知即行,或者以其先知覺後知,以其先覺覺後覺,相信那種知、那種覺,仍是一無所用的。在歷代明師的道統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大覺者、善知識,苦心孤詣地希望找到能承傳其道的人才,然後又想盡辦法加以點化。這一份替天科選人才的工作,不只是個「智(知)者」,也是個「行者」。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帶了三個徒弟往西天取經,唯一被稱為「行者」的就是孫悟空。因為他話不多,憑他的火眼金睛,看出妖魔鬼怪的原形,二話不說掄棒就打,常惹得唐三藏生氣,責備他沒有慈悲心,甚至生起氣來念動緊箍咒,把個孫行者痛得死去活來。「知」與「行」是一體兩面,理應相輔相成。在文明尚未開發的時代,人們已經在行了,可見不知也能行;今天知識爆炸,日新月異,真知必能行。無論知或不知,「行」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位修行者,「知行合一」是絕對必要的。

大珠和尚曾經說︰「說到做到曰『到到』,說到做不到曰『到不到』,沒說卻能做到曰『不到到』。」最高境界應該是「到到」,其次是「不到到」,再來是「到不到」︰至於不說也不做的人,恐怕根本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甚至也無法成其為人了吧?

二、修行者的人生觀︰

(一)歡喜甘願的人生觀︰

人活在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要怎樣去面對、承擔,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彌勒祖師告訴我們,「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笑著過是一天,哭著過也是一天。四無量心當中,歡喜無量是最難的,因為人們總是自尋煩惱,把過去、未來的事扛在肩上,不能活在當下。

面帶微笑,是很好的布施,也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彼此的距離。微笑必須打自內心的歡喜,否則就會皮笑肉不笑,成了笑裡藏刀、笑面虎。一個微笑價值多少?有位小男孩,不慎在路上被商家掉落的高壓電線打到,半邊臉神經麻痺,無法再展露笑容。家長聘請律師打官司,要求商家賠償十萬美金。

律師沒說什麼長篇大論,只教小男孩站在陪審團所有委員面前,露出笑容。大家想像一下,那個笑容是怎樣的僵硬不自然。經過陪審團一致決議,商家必須賠償十萬美金。人能快樂的笑、得意的笑,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呀﹗

歡喜做,還要甘願受。人在六萬年來過去世裡到現在造了多少業,誰也不敢說,今天既然帶業來到世間,所有的因果輪迴就要面對承擔。雖然我們已經走上了修行的路,但並不表示冤親債主就因此放過你,讓你逍遙法外。一大早出門,甚至未出門,無論陸海空,天災人禍都在虎視眈眈,即便你小心謹慎,步步留神,也仍然防不勝防。災劫頻生,天時緊急,做為一個修行者,真的要面對很多很多的考驗。

事情發生了,多少人哭著說︰為什麼是我?我造了什麼孽?修行者可千萬不要這樣哭,要趕快懺悔、感恩,「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命、認命、了命,遭受一次考驗就過一個關,過去世所造的因也就了卻一個。

(二)樂觀進取的人生觀︰

走在紅塵路上,有很多的不如意、挫折困難,必須要有目標、理想,才能繼續保持前進的力量。做人要有圓融樂觀的胸襟,做事則要有積極進取的態度。說到樂觀,就如眼前一個茶杯,裡面有半杯水,你說它是半滿呢?還是半空?如果是往杯裡倒水,就說它半滿;如果是將杯裡的水倒出來,就說它半空。對半杯的水,樂觀的人說︰我已有半杯了;悲觀的人卻說︰我才只有半杯。對半空的水,樂觀的人說︰我還有半杯;悲觀的人卻說︰我只剩半杯了。

樂觀的人,會在烏雲密佈的天氣中,看到後面的青天白日;悲觀的人,即使面對青天白日,他也可能看到擋在前面的電線桿、高樓大廈或者其他的障礙物。一個人所以能樂觀,就因為他看得遠,有目標、有理想抱負。當年的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才能成為大將軍淮陰侯;如果他的積極進取是表現在血氣之勇上,早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那還有漢初三傑啊?
說到目標,它必須是固定的。

有一位年輕人到鄉下郊遊,看到老農夫在耕田,覺得很有意思,便要求讓他試一試。年輕人拖著犁,往前走,結果歪七扭八無法耕得直。老農夫說︰你要找一個目標,對準目標走才會耕得直。

年輕人於是找了對面一頭正在吃草的牛作目標,結果仍然走歪了。老農夫很有耐心地告訴他︰你找的目標必須是固定的,牛在吃草,這邊吃完走到另一邊,怎麼能耕得直呢?年輕人恍然大悟,於是再找一棵柳樹作目標,這一回就走得又直又快了。這次耕田的經驗,讓這位年輕人一生受用不盡。

我們都有坐計程車的經驗,有了客人的車子,目標固定,直奔目的地,比較不會發生事故。正在找客人的車子,一下轉右,一下轉左,一下切進兩車之間,常常險象環生。雖然司機好像積極進取,我們看在眼裡,實在不太樂觀呀﹗

(三)包容接納的人生觀︰

在這個娑婆的世界裡,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不想見的人、事、物,但又不能躲不能藏,那該怎麼辦呢?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可是「怨憎會」本來就是人生八大苦之一,我們還是得面對的。彌勒祖師說︰「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包容需要掏空自己,需要放下一直存在的分別心。做為一個修行者,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善如流,而不要嫉惡如仇?

俗話說︰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都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我們看待別人,不要用顯微鏡,把青春痘,甚至皮膚裡的污垢也看得一清二楚,那會養成吹毛求疵的習慣。我們要用望遠鏡,拉出距離,看人何妨朦朧一些,明知道這個人的缺點,但因為距離遠了,也就不那麼計較;明知道這個人優點不多,但因為看得遠,說不定那時候他開竅了,會有更好的表現。

人跟人之間,彼此磨擦、衝突總是難免的,這時候利用時間、空間拉出距離是絕對必要的。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時空的隔離,會讓人忘記對方的毛病缺點。有人說︰人力不能解決的,就交給時間吧﹗時間的確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後良方。至於空間,兩人吵架開打,第一件要做的就是隔開當事人,至於說些什麼道理,怎樣裁判誰是誰非,那都是以後的事。適當的距離,可以產生美感;有了美感,應該就不會那麼討厭對方了。

(四)通權達變的人生觀︰

人所以會有那麼多煩惱,常常是因為執著–非如此不可。師長對學生的要求,父母對子女的要求都一樣。為什麼小孩子非考上前三志願不可呢?為什麼讀書讀到跳樓自殺呢?天天補英數理化,英數理化仍然沒有一次及格;不是說行行出狀元嗎?不是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嗎?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到底為什麼一直堅持非如此不可?山是不動的,你要怎樣去移它呢?山不轉路可以轉,路不轉人也可以轉,如何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實在是修行者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在找尋適當法門的過程中,相信有些人可能會苦不堪言,或者心不甘情不願。聖經說︰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打開另一扇窗。無論如何,我們要為自己找出路,找另一扇窗,人生才會多彩多姿。有一位小妹妹,她心愛的小狗被車子撞死了,很難過地在樓上窗口看她的哥哥在花園裡埋狗。她的爺爺走過來告訴她︰別站在那個窗口,到我這邊來。於是把小妹妹帶至另一個窗口,她看到鄰家花園裡的花正盛開,蝴蝶蜜蜂在穿梭飛舞,小妹妹的眼淚慢慢乾了,幾分鐘之後,她重新露出了笑容。

有一位小弟弟,拿了一支霜淇淋甜筒,正在高興地舔著。沒想到,另一位小男孩很快地跟他擦身而過,撞到他的手肘,兩個霜淇淋掉到地上,沾了泥沙。小弟弟難過地嘴角往下撇,肩膀一抽一抽準備哭起來。這時一位老婆婆走過來,安慰他說︰弟弟不要哭,霜淇淋掉了不能再吃,現在請你把鞋子脫下來,再把襪子也脫下來。

老婆婆要小弟弟光著腳底板踩在霜淇淋上面,看著那軟軟滑滑的霜淇淋從趾縫中冒出來。老婆婆說︰小弟弟,你是世界上唯一曾經光腳踩過霜淇淋的人喔,好不好玩啊?小弟弟笑了,他已經忘了這霜淇淋曾經是人吃的了。想想看,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越執著煩惱就越多,不是嗎?

(五)單純真誠的人生觀︰

當我們回想一下辦公室裡、大街小巷、百貨公司,來來往往那些上班族的嘴臉,會不會覺得好像人人臉上都帶了一副面具,身上都穿了一套盔甲?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一個人備戰的心態過度時,他就可能心機多、城府深、思慮複雜、虛情假義,自然就不可能以真實的面目來待人接物了。


世界上最單純的人是小孩子,他沒有分別心,不管是誰,只要對他好,肯安撫他,他就會接納,即使是小偷壞人。老子要我們返樸歸真,主張「復歸於嬰兒」;耶穌也說︰如不能回到小孩子的樣式,斷不能進天國。小孩的沒大沒小,童言無忌,有時真的給我們這些大人帶來無比快樂。

大人常自以為大,卻處處偽裝,不肯認小。小孩子喜歡看卡通影片,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會說話,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任何角色都不會死亡;有些大人卻已看不懂卡通,赤子之心遠離太久了。我們今天求道修行,得了三寶,手抱合同,就是希望回到嬰兒在母親肚子裡的樣子。


有一個武士,天天穿著盔甲、戴著面具,為國王執行任務,或對抗敵人,或解救城堡裡美麗的公主。因為長久如此,不但飲食困難,最後孩子不認得父親的真面目,妻子也要離開他。這位武士不得已,便想辦法請打鐵匠來敲面具盔甲;可是它已和身體連在一起,無法拿下來了。

後來有位引保師建議武士,要他走上修行的路,一路遇到重重關卡,包括知識、言語、疑心,好不容易由於自己悔悟、感恩的淚水,才一層層將面具盔甲融化,露出真實的面目。在爾虞我詐的社會上,人心世態炎涼多變,唯有感恩與懺悔,才能使自己回到本真。

(六)服務犧牲的人生觀︰

走在道場上,多數的修行者都知道要行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這是基本的六度波羅蜜之一。國父孫中山先生也說過︰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其實,唯有付出才能使一個人偉大,光想著我可以得到什麼、我可以佔到什麼便宜,最後什麼也得不到,什麼便宜也佔不到。

付出所得到的快樂,是長久而且持續的,甚至會擴散;而擁有所得到的快樂,卻往往是短暫的、不能掌握的。中了統一發票一百萬,或者賭博贏了幾十萬,也許一時之間興奮不已;但接踵而來的苦惱卻讓你難以應付﹗包括請客吃紅、黑吃黑,簡直就讓你食不下嚥,寢不安蓆,成天擔驚受怕,想想還是不要得到這些東西的好。
老子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今天我們肯付出、肯幫助人,好東西與別人分享,將來別人也會回饋給你。就如你現在有十顆糖,自己吃,可能會有一些後遺症,像蛀牙、血糖上昇、發胖等等;但你分給其他九個人,自己只吃一顆,你就有九天可能吃糖。世間的事,得與失一定同時存在的;當我們以為得到了利益,背後的禍患正悄悄到來;當我們不計較私利,甘願付出時,別人看在眼裡,已將要給你的列入他的預算中了。

在學校裡,當衛生股長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幹部,也是對一個孩子成長最大的考驗。你看孩子單手拿著掃把柄,東畫一下、西畫一下,他根本是在應付,他不想為班上盡一點力,雖然環境整潔對他也有好處,但他就是希望別人去掃。當然你也會看到另一些孩子,汗流浹背地在拖地板,要把每一個角落拖得乾乾淨淨才罷休。他不會計較怎麼別人都在應付,他只是樂在完成工作的喜悅裡。這種肯服務犧牲的精神,讓他有責任心、榮譽感,將來即使不一定會有很好的成就,至少他是社會安定的主力。

(七)慈悲無忍的人生觀︰

說到慈悲,好像多數的人會聯想到「婦人之仁」。其實,孔子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可以說成「忍耐」,也可以說成「殘忍」,兩個意思加在一起,就是「不受七情六慾的牽制」。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換句話說,應該就是「天地無親」、「天地無情」。

如果天地讓好人(或某一些動物)都不死,那就世界大亂,大自然的生物鏈不能運轉,反而加速了萬物的滅亡,當然是不合道理的了。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謂「使眾生得樂,拔眾生出苦」,並不是站在某人那一邊,幫他出主意,事先計畫善後處理,打點一切;也不是跟著哭跟著笑,同情心大發–而是讓那個人成為那個人,讓眾生隨著他自己的因緣去完成他的角色。我們要將心比心,尊重別人;當然也要尊重萬物,給它們生存的機會。

今天修行者常說吃素、持齋,其實就是慈悲心的展現,不要與眾生結惡緣,讓各自的生命都得以各自成全,沒有打壓,沒有趕盡殺絕。

至於「無忍」,那是個滿高的境界。一般的人都是能忍、要忍,但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卻將情緒變本加厲的發出來。主要原因是在忍的過程中,無法化解,只是肚量稍大、修養稍好,可以多裝些氣而已。卻並未化氣入理,把心調回到原點「空空如也」的狀態。白陽修士應學會意守玄關,隨時將心回到如如不動,任他氣象變化萬千,我只是以一貫之。

三、結 語︰

我們雖然已經走在修行的路上,也以修行者自我期許,但大家畢竟仍是凡人,既然是凡人,就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和」二字,易寫難行。我們白陽期的修行法門,是在家出家,在塵不染塵,一定要跟眾生在一起的。因此我們必須多體會人跟人之間相處的道理,歡喜甘願、樂觀進取、包容接納、通權達變、單純真誠、服務犧牲、慈悲無忍,或許修行路上會有更多更大的收穫。

最後,謹以彌勒祖師一首對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來作為修行者的標竿,同時也試作一聯,跟各位前賢共同勉勵︰
把「有」看作「無」,固須一輩子;將「怒」寫成「恕」,還得三十年﹗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9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9 家庭主婦在家如何修道
一、前 言

道在自身,日常生活都是道,不只是佛堂上有道,佛堂的道只限於求道、辦道、 講道、聽道。

至於最重要的行道, 則在日常生活之中。
在佛堂中學到的道理要應用在日常生活,這才是聽道的目的,也才是成道的資本。
家庭是主婦實踐道理最主要的地方。

二、主婦在家庭中角色之重要
古人說︰「妻賢何愁家不富。」主婦為家中每一分子營造一個溫暖美滿的家。
促進社會和諧,國家強盛。

主婦的工作雖在家庭,但其影響力卻遠及社會、國家甚至全世界,可見婦女在家庭 其角色之 重要。

許多先賢像大善人王鳳儀等提倡女學,其原因即在此。

三、如何把道實現在家庭裏?
三從︰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
▲謹婦言:不合道理的話勿言,無益的話莫說,尤其不可唆使夫婿作傷害父母兄弟親情的事。

▲正婦容︰儀容要端正,不施粉畫眉;衣著要樸素整潔,不求華麗;舉止大方;態度和藹,性情柔順。

▲精婦工︰家事不怠慢,尤其要把家理得乾淨整齊,有條不紊,窗明几淨,充滿道氣。

▲純婦德︰守身如玉,對夫婿忠貞不二。

相夫教子︰輔佐夫婿做人做事;塑造子女健全人格。
孝順翁姑如父母,以身作則奉行孝道。(子女也自然會效法。)

幫助或促使夫婿行孝悌,並且善待小姑小叔,和睦妯娌及鄰里。
勤儉持家。愛惜五穀。愛惜字紙,不用之字紙收集焚化。戒殺。
懷孕時要做胎教。
不可墮胎。(墮胎三百過)不竊盜。(擅自往娘家輸送財物。)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作馬牛。
在家除了把道理實踐在日常生活外,還要適時對家人宣道,引渡他們,以便齊家修道,把家變為神仙家庭。

四、結 論︰
詩曰︰克全婦道三從四德。不犯七出八邪十惡。
庶幾人可返本歸真。家國昌盛社會祥和。
※行有餘力則參辦道場佛事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7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0 修天道為何不能始終如一
一、前 言
在這麼多年來修辦道過程中,天道尊貴感受已深植心中,以真功實善來了罪、了業、了愿,「超生了死達理域」為畢生始終如一目標,並樂於其中,以天道弟子為榮。然而經過一段時間,有的人卻改變了,認為理念不對、前賢不對、環境不對、方法不對………以往之肯定變為否定。

有人就疏離了道場,或帶人離開道場,甚至不修道自暴自棄,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以前看別人被考倒了,現在自己也被考倒了,這種情況不在少數,修天道為何不能始終如一,此時需要加以省思了。

二、問題探討

事出必有因,心中有某種不純正的念頭,某種偏執,勢必成為修行的障礙,終將於適當的時機浮現。謹以下列數點共勉,期許修道者能始終如一。
動機未純
為何來求道?為何修道?此問題可能修辦多年道親尚未加以深思。有的為了治病,病好了就說道好,道之宗旨不體悟,對有病的人說︰只要吃素立清口,病情即改善,忽略了懺悔與真功實善之心。當發現病情改善遲緩,道理聽不進,無心辦道,有的就投入其它教門,致力於治病。

有的為了超拔親恩,有的為了人情,有的為了天時緊急躲災避難,有的為修福享受。等超拔辦了,恩報了,人情還了,不察覺天時緊急災劫臨,福報積夠了,對道卻鬆懈了,不知「道在自身,身外無道」,天時緊急須警惕,平常不得鬆懈散漫。為了怕劫而修道的,等幾年不見大災劫即鬆懈,豈非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浩劫若真來了,屆時憑何避劫,祖先及眾生靠此般修行者,有何保障,有何光可沾,不可不慎啊﹗

再說自古聖賢仙佛焉有享福者,捨江山,捨清福,為眾生頂苦。反觀今日修行者羡慕他人事業順利,卻不肯定自我聖業開創。有的人中途退道,卻凡業有成,心生羡慕嗎?上天是公平的,既然要享福,老天是不會吝惜該有的福,但享完就要受。試想老前人、前人,積的福會少嗎?節約福報不浪費,方能福慧雙修啊﹗

著形著相
道本無形相,於天運行日月,在地長養萬物,使人知覺動轉。既得根本,一切屬有為方便法。為渡一切眾生,施盡一切有為法,使人人藉假修真,達本還原。稍有不慎,常因個人偏好不得中庸。喜好幻術者,不聽人講道,專好仙佛顯化。仙佛臨壇,他到講堂;仙佛退竅,他離講堂。久而久之,連仙佛愛深責切時也避之不見,僅仙佛臨壇時必恭必敬,平常未能照訓示實行。

或有感應過頭者,平常小事也當成顯化,氣候變化、小小病症、中得獎券、相片曝光、夢中指點………等,使自己幾無主張。平常脾氣毛病不予反省檢討,忽略真功實善老實修行鐵則,妄談辦因果,渡氣天仙等。道不落實生活中,自然無從肯定道的尊貴,只有期待更奇大顯化感應,方覺道味。此般修行者易遭旁門左道之顯化拉走,而另拜師門,別投他教,實是可惜啊﹗

聖凡不調
「聖凡兼修」耳熟能詳,迷於凡業內,而忽略聖業精進,到頭萬般帶不去,終是後悔;然是否馬上拋凡就聖?別忘聖中有凡,凡中有聖。有的人一個月僅到佛堂一次,他是凡業暫難調度,卻能拳拳把握難得一次,平日精進,並落實於工作中而能渡人,你能說他不誠心嗎?

有的人是工作輕鬆,或受不了工作之苦,甚至無家庭之操勞,說是為了辦道而無工作,到佛堂又不比時間少的人付出多,終日悠閒、心生空寂,日久油條,無人忠言,無事磨煉,無苦可吃,自大自傲,德業不進反退,成為道中「特殊人物」。

實際上這類修行者甚苦,不敢縱慾樂,又無法融於道親中,大多承受聖凡外之空寂。有鑑於此,此類修行者應先回工作崗位,如能於工作中磨煉心性謙卑,進而廣結善緣,把握住工作之餘的辦道機會,相信這種生活充實又快樂。隨著道務宏展、責任加重,再慢慢減少工作量,使生活中無空寂時段,如此才是老實的修行方法。

理未貫徹
有些修辦者對生死災劫、天命、業力、愿力、因果等,概念十足,平日生活細節卻不自省。佛堂中操辦流於形式,不合口胃,道理聽不進去,禮節動作熟練,卻心少誠敬,只修於概念中,而未能落實於「行深悟證」。說得道理深枯難懂,攝受力微弱,整個修行路充滿盲點與失落感,如此難保初衷。

其實道場中一切安排佈置均有其真實意義,如聽道可煉性、助道氣、消業、撥劫、培訓講師等。

所有的「白陽聖訓」也必是班員上課中蒙仙佛示現結緣,在我們佈施無畏上課助道中形成,亦可沾上這一點光。

課程再枯燥,總比聽是非或擾亂心性言語好,聽課時心清靜即使坐在硬椅子上打瞌睡,總比心不靜躺於床上失眠好。人生苦業,藉著聽課辦道之苦來抵消最有意義。

講師道理能夠講得熟練也是因聽道者容忍枯坐培訓所賜,聽道者畢班後的喜悅,亦有部份是講師盡心講課所致,兩者相得益彰。

樂是苦中求,逆境爭上游。人生既是苦,總不能死後修道。受謗是苦,受責是苦,被譏是苦,逆修是苦。有的修道前為所欲為,求道修道後卻發現處處約束不自由,不精進而心不安,會覺得後悔來求道修道。此時應調整自己的心態,對自己提昇良心而感到更快樂更高興,因為會自我督促精進而與佛境界拉近了。

有的修行前不曾被責難欺負,入道後卻常因小錯受大責,無過常受欺謗,真忍不住給對方眼色瞧,老虎不發威,當成病貓,終究脾氣爆發,事後再悔,如此反覆發生。這時換個角度想「聖人過多,賢人過少,凡夫無過」別人把我們已當成聖賢了,標準層次提昇了,小錯不應該了。當今社會「欺善怕惡」,既入佛門修「善」,即使被欺也無什奇怪,不但要適應,最好進一步能引以為榮。

信心不足
靠顯化,靠恩情,靠時運,靠人氣………等,對道始有信心者亦需當心,當顯化少了,恩情淡了,別人考倒了,此時信心會動搖嗎?修道路是要長久走下去,可不是有了變化狀況就換道場修。修天道要始終如一,信心肯定。多少次的顯化,仙佛訓勉,那麼珍貴,闡發五教聖人要旨已了然分明,獨缺實行印證。無論再怎麼玄妙,有的人看多聽多,還是難以契入,甚至有的人說︰入道幾年來再聽再看也這些,往後修行路不知光明或黑暗。

諸多盲點都是退道誘因,當務之急即要強化自信心。回顧入道以來,慈悲心已增些許,脾氣已改善些,毛病已刪部份,物慾橫流已難涉入,大魚大肉已難誘惑,吃喝嫖賭,已絕跡不復,缺點已漸能自覺反省。諸多現象,足以肯定以前的犧牲不白費,只要百尺竿頭,往往修行路勢必光明漸露,焉有黑暗之說呢?顯化、恩情、時運、人氣等,所造成之信心,必須建立於真修真行之基礎。

看看隨波逐流眾生,總是脫不了多餘的束縛,說我們修道人不能抽菸,大魚、大肉不能吃、酒不能喝……人生多無趣,多拘束啊﹗乍聽之下我們修道人是多麼無趣不方便。一般人不這麼做會很拘束難過,我們修道人卻認為這些都是多餘的。等享完福報就要受,到底誰是智愚,我們應以站立於正義真理這邊為榮。

自古以來真修道者,當時的人皆認為是愚笨的,所以現在修道人難受認同亦不算奇怪,知道要修的人反而是有智慧的人

積習未除
明知成佛解脫需勤修勞辦,卻常有使不上力之感。何以如此?乃是累世所積習性使然,諸如壞脾氣、使臉色、小肚量、慳貪心、嚴待人、寬待己、懶惰性、好口慾、好奇心、強鬥心、固執自恃、勢力眼等,應有盡有,獨漏了「道心」。有的人辦道積極,但習性卻不與日改善,在新道親面前敬人自敬,尚能抑制壞習性,時日久了,如同於家中暴露無遺,「以德服人」竟未展現。成全新道親有一套,考倒老道親也有一套,因此而進少退多,道務終難宏展而不自覺。「德不孤,必有鄰」,此刻少有鄰,是否也啟示德薄呢?

事實上修道路是長久的,若當下即功德圓滿,何來修道渡眾生呢?即因習性深染才要修道,要徹底杜絕劣習性還真不容易,若不理會將日益壯大,且有蔓延之勢。最佳良方,非修辦道莫屬,常參班接近道場者,自有佛光普照加被。潛藏已久的習性,只要外境牽引,馬上暴露於外。而道場皆隱惡揚善,內啟發良知良能,外布施奉獻、行善,大量減低牽引壞習性的環境。克己復禮,起先有抑制壞習性成長作用,久之化無,終於自然。

所以「渡人如渡己」,當成全人時最能謙卑,忍讓及犧牲,反而過得自在,到視眾生皆為可渡對象時,心就沒有嗔惡的人。工作之餘,多參班、關懷道親、親訪、閱善書、渡人,多擔聖責,劣習性自會匿跡,無從發芽。過於安逸心神渙散,易招魔侵入。如果劣習性不滅,試想,能適應理天的環境嗎?

涉入是非
修道必有考驗,考驗人的耐心毅力轉生智慧,天借人考,受考者往往不易察覺。自認最誠心、最清淨、最開悟者,卻是最容易受考而不自知。道中若有是是非非,往常的平靜和安詳,突然被是非搶走鏡頭,越演越烈,如同傳染病毒蔓延,當中誰是「是非病媒」,涉入是非者即是。

一般涉入是非者,心中難免有看不慣,氣不過,責難批評,不知不覺,萌生退意,不屑同為道親。有的人對退道者或另投他教者,產生恨意,背後毀謗批評,如同勢不兩立,甚至達「清理門戶」態勢,宗教戰不也是這麼產生嗎?想想尚未入道前還沒這麼多敵人,入道後卻找更多敵人來對立,實是可悲。

六祖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自己離道而不知。若以良知評斷,一個離道修行者,就算再執著偏見,脾氣毛病再多,也不至於作奸犯科如殺人犯那 嚴重吧?禮有節次,何況有心學佛成佛呢?這可測量修者的慈悲心、度量心及平等心。

心存權名
凡塵中充滿權名,道場中應該沒有才是,但還是會發生。如認為別人德性不如我而不服氣,憑什麼領導我,憑什麼受人尊重恭敬?卻不知白陽戲一場,人人素位而行,扮好自己角色才是,那有階次名位。可別僅羡慕前輩受侍候情形,而忘了讚嘆他所承受的。做得好時人家說應該,其實以社會投資報酬率來算,才受一點禮遇可還算是大虧。

或有好名者,別人稱讚時全部吸收,還意猶未盡,萬一犯錯,隨即由高處墜落,比一般人摔得嚴重,無台階可下。有鑑於此,當受稱讚時應「順來逆受」想想自己真有那麼好嗎?能保持長久嗎?若無把握,應辭謝逆受,才不會因面子大,名位大而壓力大,內心多不自在而心虛啊﹗

三、結 語
「行盡世間天涯路,唯有修行不誤人」修行這條路,何時走?怎 走?何處走?始終如一的修道路程只有靠耐心毅力,一步一腳印在日常生活中行功又消業的修行。稍有放鬆就如順水而下,所以修道應時時戒慎謹懼,怎可輕易鬆懈呢?願與大家共同勉勵。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6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1 禮門義路
佛講經典千千萬萬卷,怎麼有那麼多的經典可講呢?如此問題,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以及釋迦佛眾多弟子,都覺得奇怪。故子貢請問孔子曰︰道理永遠講不盡,從何處生出來?孔子答曰︰吾道一以貫之,以一的道理來貫通萬樣事,所謂︰一理通,萬理徹。聖賢仙佛慈悲那樣多的經典,在於行方便之門,引渡芸芸眾生,以期去惡從善,種下善因,到三期時,得聞正法,可證蓮台果位。

觀世音菩薩立下宏誓大願,要渡盡世間的眾生,這種大慈大悲的心懷,身為萬物之靈該自覺領悟,不可沉溺於有形有象的現世界,而不能自拔,醒醒罷﹗天時不早,追求禮門義路,人生活著才夠意思。

世人大約分為貧賤、富貴二種,貧賤者,每日勞勞碌碌,一天三餐不飽;富貴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樂,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後已,身死而心不死,因此業未盡,而復生復忙,經千百 無了期。從地獄至非想非非想天,雖苦樂不同,然皆未免先死後死,死而還生,生死死生,百年光陰全在剎那之間,四大幻身,豈能長久?每日塵勞汨汨,終朝業識茫茫,不知一性之圓明,徒逞六根之貪欲,功名蓋世無非大夢一場。

楚霸王力大蓋世,氣壯山河,恨天無蓋,恨地無環,最後烏江自殺;秦始皇建阿房宮連綿數里,一把火燒成平地;石崇的金谷園,富貴驚人,難免無常二字。爭人爭我到底為啥,誇會誇能,畢竟非實,風火散時無老少,江山磨盡幾英雄,綠鬢未幾而白髮早侵,賀者才臨,而弔者隨至,一泡濃血,長年苦戀火宅至死未悟,憂煎何日了,不願出離業網,只言未有功夫,閻王忽地來追,豈容展限,撒手一伸,兩手空空,回頭家鄉都不見,滿身罪惡,受足罪業轉入輪迴。

若夫智慧之士,知人生如客投旅,世俗浮情,風中之燭,在世一日不過應酬而已。縱令位列三公,不明通性理,乃作孤鬼陰魂。因之古出家修行的人甚多,有的敲打唸唱,終日拜佛,經閣佛樓,莊嚴清靜,宛然西方佛土聲色俱全,早晨夕昏梵音廣佈,大轉法輪,陰陽皆沾,科學法雨。

有的修橋造路,施公濟貧,寺廟提名,報紙登雅,廣結善緣。有的參禪打坐,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還無,稱師稱祖,仙風道骨,苦修苦煉,其目的皆在超生了死,脫離四生六道輪迴。然而修行者如牛毛草木之多,了生死者如牛角,絕無僅有,何也?都是所修者非真道故也。

誦經拜佛,形式雖佳,然而不遇明師,未得真傳,未明佛性,何能成佛?佛曰︰「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誦經若能超生了死,古往仙佛誦何經?禮何佛?神光祖在金陵王舍城中,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人天百萬聽講,積有無量功德,難免墜落閻王之手,況其餘乎﹗拜佛之因,可報拜佛之果,果報如此,不能勉強也。

修橋造路,施公濟貧,廣結善緣,乃種來世之福田,春種秋收乃輪迴中之事也。善報惡報,遲報早報,終必有報,天地報報而已,於了生死之事有何關耶?

譬如唐朝郭子儀,財子壽俱全,七子八婿,而今安在?亦一場空﹗至於參禪打坐,煉精化氣,小周天,大周天,氣中之神,箭射虛空力盡必墜,五百年一劫,最後難免墜落。
以外還有眾多修行者,都不能超生了死,為何他們仍要修下去,盲修瞎煉至死無成呢?這是因為各人根基智慧有深淺,見解不同的原因。

以人生觀來講,人人對人生皆有不同的看法,如下︰旅行人生觀、食至上人生觀、為兒孫做牛馬人生觀、求智人生觀、賭博人生觀、酒色人生觀、娛樂人生觀,五花十色,嘆為觀止,一樣的人,智慧見解不同,才有這樣的差距,總是身外之物,一旦無常,萬事皆休,究竟皆是鏡中花、水中月,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空空勞碌一生。瞭解人生如此,要積極的借假修真,追尋人生的真理,才不辜負來世一場。

聖人言︰「人有聖人、賢人、君子、凡人、小人之別。」仙佛聖賢智慧廣大,明白人間虛假不實,不貪圖眼前之榮華富貴、有形必毀之物,求永久不生不滅的至上佛位,可說是最有智慧的人。

達本還源

六祖慧能曾開示「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無動搖。」這個自性就是我們的本性良心、佛性、牟尼寶珠、靈性、清淨的本體。這個自性是具足萬法,具足一切能力,非常的清淨,不生、不死、不滅。這個恆久不變的本性是人人具足,個個圓成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上至諸天神聖,下至一切眾生,皆具平等佛性,與佛無差別。
佛祖和我們同樣有佛性,但是落入後天仍然要求道才能成佛。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雖經苦修頓悟,也得要受燃燈古佛的授記才能成佛。

六祖慧能悟性第一,是地藏菩薩分靈轉世的,有一聞千悟的智慧。他聽聞人唸頌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刻開悟。但仍要「弘忍五祖」的三更授法(即傳道)領得衣缽,方為第六祖。所以說本性雖是具足萬法,仍要求道受點才能達本還源,成仙作佛。
求道是我們回鄉的第一步。道是一條絕對的唯一的,永遠不變的生死解脫之路,這條路的盡頭便是天國,人類的故鄉。我們如果沒有求道,本性雖然存在,但久經輪迴來路已迷,無明覆蓋本性,我們不知生從何來,死後要往那裡去?

我們的自性和一切眾生相同,但是為什麼會有佛與眾生的差別呢?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仙佛。佛家講六道輪迴,看我們這一世的所作所為,決定下一世要到那裡去︰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我們的靈性是來自於無極理天,無極 老生的,但是我們都忘了,所以要透過求道的過程,懇求上天開恩,求上帝大賜明路,求三曹明師(濟公活佛(指點我們回鄉的通天大道。

所以求道時點傳師告訴我們︰
「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愚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

這句話就是說︰最後一次普渡收圓大事,過去諸佛諸祖皆未曾說過,於今三期末劫,明人(師尊師母)在辦道時,由點傳師代理三曹明師宣說一番,令愚夫愚婦(一般人)也識得返回無極故鄉之路,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了了分明。
所以當一代祖師(濟公活佛)透過點傳師授我們正法眼藏時,我們說是「得道」。得的是什麼道?就是回鄉之路,要怎樣回去故鄉的道路。

如果沒有求道,沒有經過明師一指點,不知靈性的正門開竅於何處?將來也就無法返回天堂,達本還源。
有詩云︰「讀徹金剛經,唸徹大悲咒,不受明師指,永在輪迴受。」

不經過明師指點來時路,你無法跳出輪迴,永在六道裡輪迴,難以超生了死。無明造業,無明受報,東家男,西家女,輪迴不停,永無止息。德慧菩薩 張前人常言︰「佛轉人身自不知,迷昧真性披罪衣,反將仙身多毀謗,虛無靈性作污泥。」而致萬古輪迴,出苦無期。

老天為什麼要降道?現在是三期末劫年,我們從寅會降生到世間,屢次的輪迴生死,人造的罪業太深了,上天降災劫,要毀滅世界要殺眾生。諸天仙佛叩求老天說︰全是無生 老的兒女啊﹗有好的,有壞的,不能全毀呀﹗諸天仙佛叩求 老慈悲,好人得救出來。
彌勒佛來多少次了,全救不回來,濟公活佛有七十二次倒裝下世也沒救回去。所以諸天仙佛發心,這次通通降世,打幫助道。無生 老說︰「好吧﹗既然這樣,道劫並降,災劫收殺不好的。道救的是善靈,道找有緣人。」這是 老降道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西天不留一佛祖,上天不留一菩薩,諸天仙佛全都降世打幫助道。
這次三期末劫,末後一著,重整天盤,萬仙臨凡,如果沒有求道受點,任憑你前世是大羅金仙也難逃浩劫,無法歸位。
道是暗釣賢良,要把這些來自理天的仙鄉原佛子全都救回去。為了末劫年,老天大開普渡,把好人有緣的全都救出來?自古以來,沒有三曹普渡,這一次是 老大開恩典,所謂三曹普渡,上渡氣天河漢星斗,中渡人間善男信女,下渡地府幽冥鬼魂。

過了末劫年,將來世界毀了,要重整社會,另立天下,世界整理好了,我們得回天交命。末後龍華大會按功定果,有修辦道的,九品蓮台,按功定果。
另一方面,這次老天大開普渡,普收有緣種子,留下來下次再種,原佛子救出來,將來下個元會,開天闢地後再下來治世。所以我們來這世上,是來治世的,可是我們都忘記了,都迷失在這個紅塵裡回不去了。

透過求道明師一指點之後,我們知道天地之根,人性的本源,生死的根由,我們的靈性來自無極 老,我們的故鄉是無極理天。無極理天在三十三天之外,是一切仙真菩薩聖賢所居之處,我們都是來自仙鄉的原胎佛子,所以 如來說︰「眾生皆具如來佛性」。

今天我們明白自己的來處,知道我們都是從無極理天來的,生我們靈性的是無極 老,將來要歸位,要回鄉去,就要透過修道辦道的過程。

下面提出幾點與各位前賢共同參考︰
修道是為了回復本來面目,去除虛偽文飾的外表,回歸本真無飾的自己。
我們人人皆具光明佛性,來自理天,活潑自如,磊落光明,在先天白玉無瑕,本性至善。自從降入後天,遂被氣稟所居,物慾所蔽,漸漸失去光明,種種的脾氣毛病習氣沾染了一層又一層,來得愈久,沾染得愈多。

這層層的習氣、毛病,把我們捆綁得死死的,如果沒有透過修道的過程,把這些脾氣、毛病、習氣一層一層的剝落,這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我們,我們如何能回去。所謂輕清上揚,可以回天國︰重濁下降,流浪生死,出離無期。

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佛。佛是覺者,我們修道效聖法賢,修道修心是自覺的功夫,不經明師指點,沒個下手處。得受一指,認識了本來面目,知道佛性無差別,下來全靠修證的功夫。

所以要透過修辦道的過程,來了解如何修辦,煉火候品性。自己習氣自己化,自己毛病自己改。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性自渡,佛不能渡,一切都得靠自己。否則老師扇子搧一搧把大家搧回去就好了,為什麼要那麼辛苦,一次又一次的開壇講經說法,法會班程要一次又一次的開,這些都是助緣,幫助我們成佛,但能不能成佛得靠自己。

所以先天大道的修持方式是頓悟漸修合一的功夫。頓悟︰明師一指,開悟見性。漸修︰內聖的功夫,剝落一層一層的習氣毛病。化性,化到純潔無瑕的本性。

修辦道是為了了宿世冤愆,了我們的使命。
我們人類降生東土已六萬多年了,六萬多年來無明造業,無明受報,造下層層的業網,也不知欠下多少冤業債。現在精神病患者,癌症患者特別多,這多是冤欠纏身。如果能多參與佛堂的修辦道,將這些功德迴向給累世的冤親債主,將來才能無債一身輕的回到無極理天。

我們求道時要立十條大愿一. 誠心抱守二. 實心修煉(懺悔)三. 不虛心假意四. 不退縮不前五. 不欺師滅祖六. 不藐視前人 七. 遵守佛規 八. 不洩露天機九. 不匿道不現十. 量力而為。

是因為立了這十條大愿,才傳給我們萬古不輕傳的大道。現在我們得道了,立了愿,這個愿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照這去做,就是了我們的使命,這個愿就是我們的責任。你立的愿了了,保證你回天去,回天去交這個命。
尚有六條大愿 一. 重聖輕凡二. 財法雙施三. 清口茹素四. 捨身辦道五. 開設佛堂六. 開荒下種。

壇主有壇主的責任,辦事人員有辦事人員的責任,點傳師有點傳師的責任,講師有講師的責任。立愿要了愿,了愿才能還鄉,愿不能了難把鄉還。
現在是修辦道的佳期良辰,老天大開普渡,叫我們成佛,叫我們回天去。老師說︰現在三期末劫, 老開恩有緣佛子要救出去,我們得到這一指點,能辦、立功、立德,將來回天交命,以前是人求道,現在是道找人。我們得這一點明白自性,自性就是心,好好的修養它,不讓它做壞事。

了命了什麼?了我們的使命。我們這生命不保險。我們這一指點就能心心相印,你帶著肉體怎麼能解脫?唯有我們得道、修道、辦道,百年以後回天交命,我們才能解脫。所以我們了命,了我們的使命,我們都是奉天命來的。我們奉天命來降世有責任。使命就是責任,我們在家庭有家庭的責任,我們在社會為社會盡點心,那是我們的責任。修性了命︰修我們的本性,了我們的使命。

修辦道可以躲劫避難,渡化眾生,達到世界大同。
末日浩劫的慘狀及預言,早已透過不同宗教的先知傳遍記載在經書上,民國七十七年濟公活佛更帶領三才親自去看浩劫爆發的各種情況。
所謂「在道中即不在刼」, 老云︰「九九浩劫誰能脫,救世唯憑一貫舟。」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世界上的眾生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能發出大慈大悲的心救大家,我們想辦法渡人來求道,叫他明白道,替天行道,凝聚眾生的善德洪流,去挽救這場浩劫,讓這場浩劫降到最小的程度。

鼓勵道親多開設佛堂,就是早晚能燒香叩頭也好﹗一為早日實現萬家生佛之理想,二可以屆時使佛堂成為眾生之避難所,因凡有佛堂及誠心向道人之處即是「雲城」。
鼓勵大家要素食,因為仙佛早有訓︰「一場浩劫混沌後,盡留素食活神仙。」
浩劫過後,重整世界,即大同世界的來臨。

一條金線,認理實修。

自古以來修道的多,但能得真道的少,這是因為明師難遇。明師者,係奉承道統應運救世而降。我們老師濟公活佛在光緒十五年降世,俗名張天然,民國三十六年歸空榮封天然古佛。以直指本心,了悟本來,渡化眾生為本願,當今末劫更領命普渡三曹。
我們是濟公活佛的弟子,永遠是濟公活佛的弟子。所謂︰一指之師終北面,師徒緣結萬萬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徒情如父子情。如果修了旁門外道者,天盤勾出你的名字,你不能算是濟公活佛的弟子了。

現在到了最後關頭了, 老娘在甲子年懺悔班就說過︰大魔大考天演淘汰之時到了,假彌勒、假祖師、貪心妄想者、背叛老師者均要出世擾亂道盤。守不住道的、志向不堅的、魔鬼冤欠拉他投奔假祖師、旁門外道,忘了自己的誓愿,連累九玄七祖永不能超生,到時後悔就晚了。由開天至收天就這一次,錯過去還得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下個元會)多麼可憐啊﹗

所以我們拜濟公活佛為師,勿要再亂竄法船,有事回到自己的佛堂請教前賢。這是一脈金線,只要你在正統天道道場求過道,只要你沒有忘記三寶,你身上的金線永遠不會斷絕,只要照愿而行,將來都能回到無極老故鄉。

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活佛老師說︰「你修什麼道?辦什麼道?」我們口說修道辦道,渡了幾個人?我們要時常反省,問問自已,自己辦的道在那兒?自己修的道在那兒?貪嗔痴都沒有去,修什麼道?貪嗔痴乃地獄三條根。一點好事也沒作,辦什麼道?見到壞人就討厭,我們又慈悲誰了,一點也沒有,所以要自我反省。活佛老師說︰全是辦道的,修道的一位也沒有。

活佛老師說的︰最末後了,趕緊修修你的內德吧﹗修道要懺悔,修道不懺悔,你帶著罪怎麼回天?天天唸愿懺文,空口唸,也沒真心懺悔,念那文有什麼用?修道要去除嗔恨心,嗔恨心不去會成魔鬼,地府冤魂嗔心都很重。不要在發脾氣時盡看人不對,看這不對,看那不對,這是自己沒有樹立忠恕之道,看人家不對就是沒有恕道,見了壞人就討厭是你沒有慈悲心。
成全人要先改自己的脾氣毛病,不能老說別人是非。修道要自我勉勵,問自己反省了沒有?曾子一日三省吾身,顏回︰不貳過。我們心正了沒有?人我相去了沒有?脾氣毛病改了沒有?對父母盡孝了沒有?想法子改過向善。
講經不如聽經,聽經不如照經行。說的講的都不是道,唯有實際去做才是道。一切所為,不著功德相,了愿了罪而已。高高在上那有道,道在低處啊﹗

修道要認準真理,不能順著情修道,我們老師說過︰「前人有過前人擔,你有功還是你的。」師母說過︰「平均一天你辦兩個小時的道,保險你成道。」辦道盡心,我們的心盡了嗎?對父母孝心,對社會國家忠心,好事作了多少?

在道場上,大家都是犧牲奉獻,只是以德服人,德在那裡?德在低處,愈是謙卑低下,愈讓人尊敬。德在無私,能推功攬過,凡有過錯,皆反求諸己,一切功勞、榮耀歸於大家,歸於天恩師德,歸於上天 老娘。
修辦道吃苦耐勞,受譭受謗,出錢出力,都是受罪了罪。了罪了業才能培德,人言︰「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在日常之間處處是修性培德的機會。

修天道從人道做起

釋迦牟尼佛說︰「是真佛只論家常。」韓老前人早先學打坐,活佛老師說守屍鬼,那有這樣的佛?老和尚入定了,幾天沒吃飯,老師說︰守屍鬼有什麼用?活兩百歲也沒有用,國家社會不管,父母也不養,活兩百歲也沒用。所以六祖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修天道得從人道做起,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字字可以入手,家庭、工作、生活即道場,能將所學道理切切實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才算落底,才有真受用。道是行的,德是做的,要實做實行。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口中講,心上想,全都不是,能行的才是。

釋迦牟尼佛說得很明白,你家裡有兩尊活佛,天天保佑你,不用你求,他管你吃飯,你怎麼不知道要去拜呢?孝是百行之先,修道以齊家為要,父母、兄弟、姐妹、親戚都未求道不能得救,自己上天堂有何意義?

發心辦道先得齊家,如果沒有齊家如何渡人?如何為人講說?超脫六道輪迴,如何超生了死,回去無極理天?
修辦道最終的目的是「修道辦道渡人己,以期脫出生死圈。」就是要能回到無極老故鄉。最後希望各位前賢有空多來佛堂聆聽法語滋潤,多讀聖訓。得緣勿失緣,入寶山勿空手而回。祝各位立愿了愿,了愿還鄉。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5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2 達本還源
六祖慧能曾開示「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無動搖。」這個自性就是我們的本性良心、佛性、牟尼寶珠、靈性、清淨的本體。這個自性是具足萬法,具足一切能力,非常的清淨,不生、不死、不滅。這個恆久不變的本性是人人具足,個個圓成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上至諸天神聖,下至一切眾生,皆具平等佛性,與佛無差別。
佛祖和我們同樣有佛性,但是落入後天仍然要求道才能成佛。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雖經苦修頓悟,也得要受燃燈古佛的授記才能成佛。六祖慧能悟性第一,是地藏菩薩分靈轉世的,有一聞千悟的智慧。他聽聞人唸頌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刻開悟。但仍要「弘忍五祖」的三更授法(即傳道)領得衣缽,方為第六祖。所以說本性雖是具足萬法,仍要求道受點才能達本還源,成仙作佛。
求道是我們回鄉的第一步。

道是一條絕對的唯一的,永遠不變的生死解脫之路,這條路的盡頭便是天國,人類的故鄉。我們如果沒有求道,本性雖然存在,但久經輪迴來路已迷,無明覆蓋本性,我們不知生從何來,死後要往那裡去?
我們的自性和一切眾生相同,但是為什麼會有佛與眾生的差別呢?

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仙佛。佛家講六道輪迴,看我們這一世的所作所為,決定下一世要到那裡去︰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我們的靈性是來自於無極理天,無極 老生的,但是我們都忘了,所以要透過求道的過程,懇求上天開恩,求上帝大賜明路,求三曹明師(濟公活佛(指點我們回鄉的通天大道。
所以求道時點傳師告訴我們︰

「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
愚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

這句話就是說︰最後一次普渡收圓大事,過去諸佛諸祖皆未曾說過,於今三期末劫,明人(師尊師母)在辦道時,由點傳師代理三曹明師宣說一番,令愚夫愚婦(一般人)也識得返回無極故鄉之路,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了了分明。
所以當一代祖師(濟公活佛)透過點傳師授我們正法眼藏時,我們說是「得道」。得的是什麼道?就是回鄉之路,要怎樣回去故鄉的道路。

如果沒有求道,沒有經過明師一指點,不知靈性的正門開竅於何處?將來也就無法返回天堂,達本還源。
有詩云︰「讀徹金剛經,唸徹大悲咒,
不受明師指,永在輪迴受。」

不經過明師指點來時路,你無法跳出輪迴,永在六道裡輪迴,難以超生了死。無明造業,無明受報,東家男,西家女,輪迴不停,永無止息。德慧菩薩 張前人常言︰「佛轉人身自不知,迷昧真性披罪衣,反將仙身多毀謗,虛無靈性作污泥。」而致萬古輪迴,出苦無期。

老天為什麼要降道?現在是三期末劫年,我們從寅會降生到世間,屢次的輪迴生死,人造的罪業太深了,上天降災劫,要毀滅世界要殺眾生。諸天仙佛叩求老天說︰全是無生 老的兒女啊﹗有好的,有壞的,不能全毀呀﹗諸天仙佛叩求 老慈悲,好人得救出來。
彌勒佛來多少次了,全救不回來,濟公活佛有七十二次倒裝下世也沒救回去。所以諸天仙佛發心,這次通通降世,打幫助道。無生 老說︰「好吧﹗既然這樣,道劫並降,災劫收殺不好的。道救的是善靈,道找有緣人。」這是 老降道的根本原因。所以說︰西天不留一佛祖,上天不留一菩薩,諸天仙佛全都降世打幫助道。

這次三期末劫,末後一著,重整天盤,萬仙臨凡,如果沒有求道受點,任憑你前世是大羅金仙也難逃浩劫,無法歸位。
道是暗釣賢良,要把這些來自理天的仙鄉原佛子全都救回去。為了末劫年,老天大開普渡,把好人有緣的全都救出來?自古以來,沒有三曹普渡,這一次是 老大開恩典,所謂三曹普渡,上渡氣天河漢星斗,中渡人間善男信女,下渡地府幽冥鬼魂。

過了末劫年,將來世界毀了,要重整社會,另立天下,世界整理好了,我們得回天交命。末後龍華大會按功定果,有修辦道的,九品蓮台,按功定果。
另一方面,這次老天大開普渡,普收有緣種子,留下來下次再種,原佛子救出來,將來下個元會,開天闢地後再下來治世。所以我們來這世上,是來治世的,可是我們都忘記了,都迷失在這個紅塵裡回不去了。

透過求道明師一指點之後,我們知道天地之根,人性的本源,生死的根由,我們的靈性來自無極 老,我們的故鄉是無極理天。無極理天在三十三天之外,是一切仙真菩薩聖賢所居之處,我們都是來自仙鄉的原胎佛子,所以 如來說︰「眾生皆具如來佛性」。
今天我們明白自己的來處,知道我們都是從無極理天來的,生我們靈性的是無極 老,將來要歸位,要回鄉去,就要透過修道辦道的過程。

下面提出幾點與各位前賢共同參考︰
修道是為了回復本來面目,去除虛偽文飾的外表,回歸本真無飾的自己。
我們人人皆具光明佛性,來自理天,活潑自如,磊落光明,在先天白玉無瑕,本性至善。自從降入後天,遂被氣稟所居,物慾所蔽,漸漸失去光明,種種的脾氣毛病習氣沾染了一層又一層,來得愈久,沾染得愈多。

這層層的習氣、毛病,把我們捆綁得死死的,如果沒有透過修道的過程,把這些脾氣、毛病、習氣一層一層的剝落,這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我們,我們如何能回去。所謂輕清上揚,可以回天國︰重濁下降,流浪生死,出離無期。

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佛。佛是覺者,我們修道效聖法賢,修道修心是自覺的功夫,不經明師指點,沒個下手處。得受一指,認識了本來面目,知道佛性無差別,下來全靠修證的功夫。所以要透過修辦道的過程,來了解如何修辦,煉火候品性。自己習氣自己化,自己毛病自己改。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自性自渡,佛不能渡,一切都得靠自己。否則老師扇子搧一搧把大家搧回去就好了,為什麼要那麼辛苦,一次又一次的開壇講經說法,法會班程要一次又一次的開,這些都是助緣,幫助我們成佛,但能不能成佛得靠自己。

所以先天大道的修持方式是頓悟漸修合一的功夫。頓悟︰明師一指,開悟見性。漸修︰內聖的功夫,剝落一層一層的習氣毛病。化性,化到純潔無瑕的本性。

修辦道是為了了宿世冤愆,了我們的使命。
我們人類降生東土已六萬多年了,六萬多年來無明造業,無明受報,造下層層的業網,也不知欠下多少冤業債。現在精神病患者,癌症患者特別多,這多是冤欠纏身。如果能多參與佛堂的修辦道,將這些功德迴向給累世的冤親債主,將來才能無債一身輕的回到無極理天。

我們求道時要立十條大愿誠心抱守實心修煉(懺悔)不虛心假意不退縮不前不欺師滅祖不藐視前人遵守佛規不洩露天機不匿道不現量力而為。是因為立了這十條大愿,才傳給我們萬古不輕傳的大道。

現在我們得道了,立了愿,這個愿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照這去做,就是了我們的使命,這個愿就是我們的責任。你立的愿了了,保證你回天去,回天去交這個命。

尚有六條大愿重聖輕凡財法雙施清口茹素捨身辦道開設佛堂開荒下種。像壇主有壇主的責任,辦事人員有辦事人員的責任,點傳師有點傳師的責任,講師有講師的責任。立愿要了愿,了愿才能還鄉,愿不能了難把鄉還。
現在是修辦道的佳期良辰,老天大開普渡,叫我們成佛,叫我們回天去。

老師說︰現在三期末劫, 老開恩有緣佛子要救出去,我們得到這一指點,能辦、立功、立德,將來回天交命,以前是人求道,現在是道找人。我們得這一點明白自性,自性就是心,好好的修養它,不讓它做壞事。了命了什麼?了我們的使命。我們這生命不保險。我們這一指點就能心心相印,你帶著肉體怎麼能解脫?唯有我們得道、修道、辦道,百年以後回天交命,我們才能解脫。

所以我們了命,了我們的使命,我們都是奉天命來的。我們奉天命來降世有責任。使命就是責任,我們在家庭有家庭的責任,我們在社會為社會盡點心,那是我們的責任。修性了命︰修我們的本性,了我們的使命。

修辦道可以躲劫避難,渡化眾生,達到世界大同。
末日浩劫的慘狀及預言,早已透過不同宗教的先知傳遍記載在經書上,民國七十七年濟公活佛更帶領三才親自去看浩劫爆發的各種情況。

所謂「在道中即不在刼」, 老云︰「九九浩劫誰能脫,救世唯憑一貫舟。」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世界上的眾生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能發出大慈大悲的心救大家,我們想辦法渡人來求道,叫他明白道,替天行道,凝聚眾生的善德洪流,去挽救這場浩劫,讓這場浩劫降到最小的程度。
鼓勵道親多開設佛堂,就是早晚能燒香叩頭也好﹗一為早日實現萬家生佛之理想,二可以屆時使佛堂成為眾生之避難所,因凡有佛堂及誠心向道人之處即是「雲城」。

鼓勵大家要素食,因為仙佛早有訓︰「一場浩劫混沌後,盡留素食活神仙。」
浩劫過後,重整世界,即大同世界的來臨。

一條金線,認理實修。
自古以來修道的多,但能得真道的少,這是因為明師難遇。明師者,係奉承道統應運救世而降。我們老師濟公活佛在光緒十五年降世,俗名張天然,民國三十六年歸空榮封天然古佛。以直指本心,了悟本來,渡化眾生為本願,當今末劫更領命普渡三曹。

我們是濟公活佛的弟子,永遠是濟公活佛的弟子。所謂︰一指之師終北面,師徒緣結萬萬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徒情如父子情。如果修了旁門外道者,天盤勾出你的名字,你不能算是濟公活佛的弟子了。現在到了最後關頭了, 老娘在甲子年懺悔班就說過︰大魔大考天演淘汰之時到了,假彌勒、假祖師、貪心妄想者、背叛老師者均要出世擾亂道盤。守不住道的、志向不堅的、魔鬼冤欠拉他投奔假祖師、旁門外道,忘了自己的誓愿,連累九玄七祖永不能超生,到時後悔就晚了。

由開天至收天就這一次,錯過去還得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下個元會)多麼可憐啊﹗
所以我們拜濟公活佛為師,勿要再亂竄法船,有事回到自己的佛堂請教前賢。這是一脈金線,只要你在正統天道道場求過道,只要你沒有忘記三寶,你身上的金線永遠不會斷絕,只要照愿而行,將來都能回到無極老故鄉。

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活佛老師說︰「你修什麼道?辦什麼道?」我們口說修道辦道,渡了幾個人?我們要時常反省,問問自已,自己辦的道在那兒?自己修的道在那兒?貪嗔痴都沒有去,修什麼道?貪嗔痴乃地獄三條根。一點好事也沒作,辦什麼道?見到壞人就討厭,我們又慈悲誰了,一點也沒有,所以要自我反省。活佛老師說︰全是辦道的,修道的一位也沒有。

活佛老師說的︰最末後了,趕緊修修你的內德吧﹗修道要懺悔,修道不懺悔,你帶著罪怎麼回天?天天唸愿懺文,空口唸,也沒真心懺悔,念那文有什麼用?修道要去除嗔恨心,嗔恨心不去會成魔鬼,地府冤魂嗔心都很重。不要在發脾氣時盡看人不對,看這不對,看那不對,這是自己沒有樹立忠恕之道,看人家不對就是沒有恕道,見了壞人就討厭是你沒有慈悲心。

成全人要先改自己的脾氣毛病,不能老說別人是非。修道要自我勉勵,問自己反省了沒有?曾子一日三省吾身,顏回︰不貳過。我們心正了沒有?人我相去了沒有?脾氣毛病改了沒有?對父母盡孝了沒有?想法子改過向善。
講經不如聽經,聽經不如照經行。說的講的都不是道,唯有實際去做才是道。一切所為,不著功德相,了愿了罪而已。高高在上那有道,道在低處啊﹗

修道要認準真理,不能順著情修道,我們老師說過︰「前人有過前人擔,你有功還是你的。」師母說過︰「平均一天你辦兩個小時的道,保險你成道。」辦道盡心,我們的心盡了嗎?對父母孝心,對社會國家忠心,好事作了多少?
在道場上,大家都是犧牲奉獻,只是以德服人,德在那裡?

德在低處,愈是謙卑低下,愈讓人尊敬。德在無私,能推功攬過,凡有過錯,皆反求諸己,一切功勞、榮耀歸於大家,歸於天恩師德,歸於上天 老娘。
修辦道吃苦耐勞,受譭受謗,出錢出力,都是受罪了罪。了罪了業才能培德,人言︰「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在日常之間處處是修性培德的機會。

修天道從人道做起
釋迦牟尼佛說︰「是真佛只論家常。」韓老前人早先學打坐,活佛老師說守屍鬼,那有這樣的佛?老和尚入定了,幾天沒吃飯,老師說︰守屍鬼有什麼用?活兩百歲也沒有用,國家社會不管,父母也不養,活兩百歲也沒用。所以六祖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修天道得從人道做起,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字字可以入手,家庭、工作、生活即道場,能將所學道理切切實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才算落底,才有真受用。道是行的,德是做的,要實做實行。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口中講,心上想,全都不是,能行的才是。

釋迦牟尼佛說得很明白,你家裡有兩尊活佛,天天保佑你,不用你求,他管你吃飯,你怎麼不知道要去拜呢?孝是百行之先,修道以齊家為要,父母、兄弟、姐妹、親戚都未求道不能得救,自己上天堂有何意義?

發心辦道先得齊家,如果沒有齊家如何渡人?如何為人講說?超脫六道輪迴,如何超生了死,回去無極理天?
修辦道最終的目的是「修道辦道渡人己,以期脫出生死圈。」就是要能回到無極老故鄉。最後希望各位前賢有空多來佛堂聆聽法語滋潤,多讀聖訓。得緣勿失緣,入寶山勿空手而回。祝各位立愿了愿,了愿還鄉。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3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3 明理善行
欲追隨聖人仙佛,定要腳踏實地去磨煉,何況末法時代的眾生,沉淪名利中,背道而馳,其良知能得救,只有明理的人才不辭辛勞,披星戴月,櫛風沐雨,苦口婆心地講道德說仁義,勸渡眾生離苦得樂登彼岸。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者人才也,把行仁救渡眾生的責任挑在雙肩上,責任太重大了。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位擔當責任的人才,必經過千錘百煉,具足智仁勇,習道德,禮義熟練,以繼聖志,勿滯息肩,完成今生所要辦的事情。

末法時代,萬教齊發。如何平收萬教,只有憑持著真理、實據,如果拿不出真理、憑據,誰來相信你?講不出真訣竅,誰能心服口服?拿得出、講得出,這還不能算,還得要把真理行得正端。身為學道者,心口不如一,講究皮毛外表,道德之尊貴如何表現出來?這些道理,可惜少有仁人志士去領悟,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忽略了聖人立下的標杆榜樣,枉費修道一番。

一位上天的人才、棟樑,最重要的必是謹言慎行,遵循佛規,實修六度萬行法︰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於苦海中行持菩薩救苦救難之慈悲心。人才好比一座燈塔,在平時,在暴風雨來臨之際,不間斷地放出光芒照耀著來往船隻,順道而行,避免觸礁,安全地達到目的地。如果燈塔失明,那後果不堪設想。
救渡眾生的聖業,定要身行力踐,不可敷衍了事,紙上談兵,滿口道德仁義,良知已被埋沒,慎重﹗慎重﹗上天絕對不辜負苦心人。

老子曰︰「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以上五者是明理人才之五項善行。

其一︰明理之人,以天地之心為心,所作的好事,所立的功德,如神龍現出一鱗一爪,不留痕迹,抱著外無所度之人,內無能度之我的慈懷,默默地耕耘。

其二︰真明理的人,出言由真誠之心而發,立言以真理為根據,自然一言一語完全中肯中節,就沒有過與不及的地方了。其三︰真明理的人,一動心,一發心,完全是為眾生的共同利益著想,為萬靈的得救設想,絕不為名利之引誘而犧牲他人的生死不顧,如此以公開為出發點還籌策什麼?

其四︰真明理的人,如是我聞,已得菩提正法,能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蓋人心越能穩定,行為越能端正,故這善閉不開的功夫是實踐「仁」之第一真諦。假若修道者的心門不能自閉,則六賊趁虛而入,於是外有塵緣,內有妄念,心神擾亂不安不知所止了。這可能是惹禍招是非的導因,故守四勿、行禪定都是教人善閉不開的方法。

其五︰真明理的人,知道萬物一體的真精神是一個仁字,王陽明說︰「夫聖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又說︰「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問形骸而分汝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下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苟能如此,人人明道,天下大同。

以上五種善行老子希望世人能加以實踐,未實踐之前,人性之根源要明白,因為這五項不是很容易辦到的。尤其明理的人才,對於內在的修為更重要。
老子又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聖人的慈悲,不分你我、人類動物、大小遠近,一體同仁,所謂「四海之內(包括胎卵濕化)皆兄弟也。」修道者效法聖人的就是這一點,仁民愛物,所以大道方能宏展。
老子又曰︰「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要明白佛渡眾生,眾生也渡佛,對消解六萬年的冤孽及修煉自性,皆必要內外兼修才是正路。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2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4 是真佛只論家常
菜根譚裡有言︰「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我們修道、辦道,原是為了求回放失的良心,去除虛偽的文飾,回歸本真無飾的自己,唯淡方顯真,唯常方能久。

佛心見人,人人是佛;魔心見人,人人是魔。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之所見,正是自心之投射,四海之內皆兄弟,四生六道,芸芸眾生,都是上帝兒女,大家都是同胞兄弟姊妹,不論今天染污深淺,是昇是沈,都不影響其本有的佛性。洗淨染污的,清輕上揚,可以回天國,返回故家鄉。

染污深重的,重濁下降,流浪生死,出離無期。
佛是覺者,我們修道,效聖法賢,修道修心,是自覺的工夫,不經明師指點,沒個下手處,上天鴻慈,垂下金線,讓我們一步直超,直指本源。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得受一指,認識了本來面目,下來全靠自己修證的工夫,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自己習氣自己化,自己毛病自己改,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叫自性自渡。明理的,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念念打點好,須臾不錯過。

修天道得從人道做起,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字字可以入手,家庭、工作、生活即是道場,能將所學道理切切實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才算落底,才有真受用,道是行的,德是做的,要實做實行。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口中講,心上想,全都不是,能行的才是。所以學道的人,不可說空話,人無信不立,人尚且立不住,還談什麼效聖法賢?

我們辦道是發露慈悲心,自己有了覺醒之心,不忍其他兄弟姊妹還在苦海中沈淪,出離無期,所以立志辦道,渡化眾生。這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自覺而覺他,內聖而外王。我們不應將辦道狹隘化,認為只有渡人求道才算辦道,而忽略了對人的真誠與關懷,只為了渡更多的人,而忘了對他們成全明理,讚美那些誠心在道場上犧牲奉獻的,卻忽略了對那些已經不在道場上的道親們關懷。我們可能表面上「誠心辦道」。

卻從未真正對人關懷,那麼究竟所辦何道?對於一個我們渡不來的人,我們可以一句話「祖德不夠」來否定人家,而不反求諸己︰「我德性不夠,不能讓人家服氣,所以渡不了他。」對一個剛發心的道親,我們心喜他自動自發,出錢出力,而忽略了他初發的道心要平和,不能設想他處境有無困難,聖凡有無平衡。

一旦他熱誠降低,逐漸不走道場,又斷然的否定他是「根基不夠」鮮少聞問,那麼,我們辦道原來的慈悲心在那裡,我們的道情又在那裡?

在道場上,大家都是犧牲奉獻,只有以德服人,若借勢凌人,那是名相未破,誰聽誰的?德在那裡?德在低處,愈是謙卑低下,愈讓人尊敬。德在無私,能推功攬過,凡有過錯,皆反求諸己,一切功勞、榮耀,歸於大家,歸於天恩師德,心量廣大,大德敦化。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多受罪。

吃苦耐勞,受譭受謗,出錢出力,都是受罪。才能培德,才能出貴,而日用尋常之間,處處是修性培德的機會。讓我們少談顯化,少做聯想,回歸單純的赤子心,走一條人情義理之路,不要忘了–是真佛只論家常。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51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5 知命立命了命
人們常愛說命運,命是什麼?運是什麼?它們對我們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有的人生來富貴命,有的人卻一生庸碌極為貧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命者名也,名份即是人的本分,我們在家裏被稱做兒子、女兒、爸爸、媽媽、丈夫、妻子、兄弟姊妹,這些稱呼的背後都蘊含了它的職責、使命,我們上班時被稱做老闆、員工、上司、部屬,也都蘊含了本分使命。

命是什麼?命運還是運命?俗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我們修道人要學君子,要知什麼是命。
後學淺究王鳳儀言行錄,他把命分三個層次來解釋︰天命、宿命、陰命。
天命︰道義;先天的本性、率性而為。
宿命︰知識、能力、錢財。

陰命︰稟性、怒、恨、怨、惱、煩所造者。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們六萬年前一點靈真落紅塵,東家女來西家男的輪迴生死,各自習染了不同的氣稟性。我們出生時,人人命運都已註定,所以說︰「生死有定數,富貴總由天。」每個人命運的程式在出生時都已寫好,不是佛寫的,不是上帝寫的,不是父母寫的,是我們累劫多生中,自己造下的因果業力,自己寫的,行善種善因得善報,行惡埋惡種得惡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就是宿命。

人能修德性就能長天命,天命就是上天明命,佛性,實性顯露,為眾人的心,公心一片就有德,有德長天命。
人能學習技藝,多積錢財是長宿命,近於福德。宿命大的造業力強,譬如財勢能力學問大者,以其宿命行公益,力量必大;如為惡,造的罪過錯更多,墮落得也很快速,這叫做「有錢會花超三界,不會花的孽難逃。」
喜好動稟性、耍脾氣的長陰命,近於罪業、爭貪攪擾,這些是拖累世間的罪人。

由以上所言,我們了解天命、宿命、陰命三個層次。更進一步要知命、立命、了命。
所謂知命,乃知人的好處,惦念人的德性,是知天命;知人的功勞,是知宿命;知人的稟性,是知陰命。明白命理因果,若用好命,命準好,若用壞命,命準壞,命好命不好,存乎自己,自己來算自己的命。

知命以後要立命,雖然「生死有定數,富貴總由天。」人的命有它的氣數,凡夫俗子在氣數中,極善、極惡之人,氣數拘它不得,氣數就是命運的程式,修道人能修改氣數,所以天權在手,可以改造自己命運。
我們在道場上勉勵人要改毛病、去脾氣,就是要了結陰命,止住禍因,遠離罪惡,消去陰命。


要時時迴光返照,講道德說仁義,圓滿天性,讓心性光灼圓陀,這是長養天命,親近良善,普種善根。
我們將心力用在追求功名、學識、才能、技藝及財富,是長養宿命,宿命大的造業力強,然而福報隨享隨消,是有漏的福報。修道人見罪福性本空,不執染,所以要立住天命,天命與陰命互消長,宿命要知止,否則家大業大,徒增繫累。
知命、立命後要了命,
天命–要會長––為公益、去私心。
宿命–要會增––多學多能、勤學勤做。
陰命–要會消––改毛病、去脾氣。
長天命來消陰命。
我們每個人應明白上天明命的本性,能立住根本,率性而為,圓滿完成使命。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49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6 八 正 道
前 言
▲佛陀當年出家修行之初,拜了許多老師,採行了各種法門,其中包含了婆羅門教的苦行,還有靜坐、觀空;但這些並沒有讓祂悟道,最後祂體認到惟有中道才能成功。這「中道」便是八正道。在後來佛陀四十五年教法中也大都離不開八正道。
▲正道乃諸佛神聖教誨人類的最高道理。世人如能把八正道實踐於日用倫常中,我們將可以從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達到內心的安祥與周遭人事的和諧,並且逐漸地邁向開悟的境界,因此八正道也是悟道必經之路。

一、正 見︰對事物正確的見解。
▲一般人看事情只憑主觀意識和事物的外表下評斷,由於其對事物缺乏了解,於是容易產生偏見、誤解,形成了「瞎子摸象,各執乙端。」
▲我們必須以開放的心靈,客觀的態度,對事物的因果關係作一了解,站在超然的立場以不同的角度,依中道的尺度對事物詳加考量,這樣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下的斷言,也才是真知灼見(即正見)。

二、正 語︰誠懇正直的語言。
▲言語來自心靈的深處,它是心靈的波動,內心情緒的反應。
▲不妄言、欺詐、惡口、兩舌、綺語。
▲用語必須和藹委婉,切忌尖酸刻薄。
▲謹慎出言。除非必要,否則三緘其口,常保持高貴的緘默。
▲重然諾。
▲勿巧言。
▲知逆耳忠言;悉美言無信。

三、正 業︰合乎常道的思想行為。
▲剋守五戒、四勿,以維身口意三業清淨。
▲多行善舉濟世救人,弘法利生以成就道業(善業)。

四、正 命︰順行正法,遠離五邪命。
▲五邪命(應出家僧而說),雖稱出家,唯所作所為實以生活為目的稱之為邪命。包括詐現異相自誇功能占卜吉凶高聲現威說法得利。
▲正當淨的行業,以養活命。(指在家居士)

五、正 思 惟︰正確思惟四聖諦之理。
▲苦集滅道。

六、正 精 進︰正確精進於湼槃之道。
▲以堅定之意志,勇猛精進,努力不懈去追求解脫。
▲精進需要有正確的方向。
▲白陽弟子必須抱道奉行,遵循一貫法門,腳踏實地,真功實善,動時渡人靜渡己。並且不急於成佛,不妄求神通,有始有終至成道為止。

七、正 念︰憶念正道,息一切邪念。
▲以四念處為念︰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以道為念,以眾生為念,以渡化眾生之使命未完成為念。
▲以默念五字真言息妄念。

八、正 定︰悟入真正無漏清靜之禪境。
▲禪定未必要靜坐,動亦定,靜亦定,才是真定,行住坐卧皆可修禪定。
▲六祖惠能云︰外離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因此禪定不拘形式,不離本心即是定。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48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7 術流動靜
在南宋朝時代,南方王室,代齊而起的為梁。開國的蕭衍即著名的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勤政愛民,為南朝君主的佼佼者。
爾時西天二十八祖、達摩老祖,來到東土,見到梁武帝廣種福田、善氣沖天,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宏闡佛道,有無量功德。本有意度梁武帝,奈其緣淺,不免轉到金陵王舍城中,神光在此說法四十九年,人天百萬聽講,老祖到此,果見講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泥牛過海,木馬嘶風。神光偶然見得新來一位和尚,不免問他來作啥。祖曰︰今日偷閒來到此,聽爾慈悲講經文。神光即將經典展開細說。
祖曰︰你說的是什麼經?

神光曰︰吾講者經、說者法也。
祖曰︰經在何處?法在何處?
神光曰︰經法俱在紙上。
祖曰︰黑的是字,白的是紙,如何有法?你既說紙上有法,我畫一紙餅與你充飢。
神光曰︰紙餅如何充飢?
祖曰︰既然紙餅不能充飢,你說的紙上佛法,怎能了死?本屬無益,與我拿去燒了。
神光曰︰我講經說法度人無量,怎說無益﹗你豈不是輕賤佛法,罪莫大焉。
祖曰︰我非輕賤佛法,乃你自己輕賤佛法,全不究佛之心印真法,執 經書說法,可謂不明佛法也。
神光大怒曰︰吾講的是萬法歸一之道,怎說無用﹗
祖曰︰萬法歸一,一歸於何處?

神光一時難答,心中大怒,手執鐵素珠,迎面打上達摩祖。當然,不明白真理者,未能明心見性,免不了脾氣毛病,有如此的粗暴行為,達摩祖離開金陵,後來一想不忍拋棄神光,設法點醒,神光大驚曰︰我曾說法度眾四十九年,費有無窮辛苦,積有無量功德,豈還難躲閻君乎?神光最後領悟生死重大,從後急追,訪至崇山,見了達摩祖,四禮八拜,參駕已畢,見得老祖端然正坐,只得跪懇哀求,經過一日一夜,雪積過腰。

老祖憫之曰︰欲求正道須去左旁,要待紅雪齊腰,方可傳授。神光誤聽,遂取出戒刀,卸下左膀,血止痛癒。老祖嘆道︰想東土眾生既有此番心念,可受真傳。要修正道,須去左旁門,如人可卸左膀,險些誤殘生;要紅雪齊腰,無非考心誠,爾這紅袈裟,留警後世人。祖師遂以如來正法眼藏說偈授慧可云︰吾本來玆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說已端坐,神光語下徹悟,始知性要悟、命要傳,真上上一乘之妙諦也。

以上這一段事蹟是神光斷臂示誠求道拜師的過程。可以看出歷代的學道者,明師難遇,真道難逢,更顯示出末法時代的眾生,該體會人身難得今已得,以有用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真理,繼往開來,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完成一大職責。
達摩祖師又慈悲曰︰道有三千六百旁門,七十二左道,總稱術流動靜。

術者法術也,凡書符煉咒,駕霧騰雲,飛空步虛,踏罡步斗,呼雷遣將,撒豆成兵,五遁變化,降象走陰,七十二般法術,俱不能超生了死。

流者週流也,雲遊天涯,朝山禮像,募化十方,修寺建塔,算數推測,善知過去未來,吉凶禍福,響驗如神,九流三教,諸子百家,口頭三昧,一切流道,俱不能超生了死。

動者行動也,凡習八段錦,及搬運吐納,擦掌撫拳,晒背反睛,飱霧服氣,採藥煉丹,服乳嚥精,站立坐跑,運功之氣,一切有作有為、有像有形之道,不能超生了死。

靜者寂靜也,凡隱庵入洞、靜坐觀空,數息止念,避穀煉形,有守泥丸、守尾閭、守穀道、守臍輪,有眼觀鼻、鼻觀心,以血心作黃庭,以肝肺為龍虎,以心腎作坎離,有守兩乳之中,有修性不修命,有修命不修性,一切陰寡陽孤盲修瞎煉之道,俱不能超生了死。更有冤深孽重之輩,雖入聖賢之門,不知天命,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毫不低心,愩高自大,自以為能,就要稱師作祖,欺世哄人,罪莫大也。但願入德之眾生,執中貫一,依願而行。

古聖云︰「無師不察性。」又曰︰「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就是說沒有明師指點,焉知生死門戶,不知真道乃口傳心印,枉費工夫在紙經上尋覓,我們該知道,佛說萬法歸一之一處,就是生死門戶,如今得一,從此不入輪迴生死,直超無極理天。故曰︰「千經萬典不如明師指點」,明師指點正勝過讀千萬卷經典,講經四十九年。娑婆世界中眾生,為了追求理想幸福,只有明理才是。有緣遇此佛會,焉可不奮勉報答天恩,修成正果呢?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47 沒有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8 永生之門
前已談過術流動靜四果門的內容,在此,為了修道者的得救,未入德之眾生不可入於群邪之迷惑,再度呼籲各方大德﹗不要為了一時之好奇,執 於有形,各種幻形幻象認假為真,拋棄本自有之至靈,追求末法中之末流,那該是多麼可嘆﹗

可悲﹗聖賢仙佛到處闡揚,末法之際,千門萬教隨著人心變化而齊發,引誘根基淺者、好奇者、不誠心虛偽者墜入彀中,一失足成千古恨,生死流浪去了。那時「賣災」,災已臨頭後悔莫及。為此,不得不再把四果門之首「術」,重新提出研討,作為目前修道上的警戒。

術者法術也,凡書符煉咒,駕霧騰雲,飛空步虛,踏罡步斗,呼雷遣將,撒豆成兵,製紙成人,五遁變化,降象走陰七十二般法術,俱不能超生了死,皆非正法也。

修道兩字只是變化氣質而已,由人道復還天道,使芸芸眾生得能克己復禮,把一點已失良心,收回歸於至善地。然後效聖法賢,代天宣化,行功立德,完成學佛學聖的修道過程,歷代聖賢如此,如今修道亦不例外。

聖人修身的途徑,並沒有標新立異,好高騖遠,居功於人前,自稱聖人,或者立啥宗派,自稱能人,煉形煉象,啟靈導靈,藉此超生了死,或以法術多端,咒符多類,迷昧眾生,憑此成佛作祖,這些異端邪術,迷人不悟,信從者不覺,真是下等愚夫。

聖賢仙佛在世,不能流俗,處處能夠為眾生之生死著想,無他,只心地間耳,恃此心以教育世人,言施萬古而常新者,曰聖、曰佛;恃此心以拯救世民,功垂後世而不朽者,曰賢、曰仙;恃此心以安邦定國,一旦身死而名不朽者,曰俊傑;恃此心以盡義於己,全節於身,一旦身死,心照天地而不朽者,曰忠孝;恃此心以克己除欲,布公滅私,一旦身死,行服世界而不朽者,曰仁義。

此心是天賦之性,佛教曰靈,孔教曰理,道教曰丹,其實只一良知,人人皆存,為何不能造聖佛賢仙、俊傑、忠孝仁義者?無他﹗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習染歪風,他如聲色之引,富貴之奪,種種弊端,把性靈埋掩千層,所幸修道以淘煉之,依然回復清純質潔之本體。

修道者,最令人憂慮的即不能有始有終,認理為真,認性為我,把自己看作聖賢體,去做有益眾生的事,而妄想學得各種術法,自以為眾生就可得救,自己免輪迴可超生,那簡直是滿腦子的鬼主意,跟超生了死有啥關係?把你的心和聖賢仙佛的心比看看﹗你的心充滿私慾,整個潔白被「術」網罩住,祈求借著外力,以期達到究竟湼槃,絕對不可能,只落得術徒鬼心。

聖賢仙佛在娑婆世界中,一片天真,以天地之心為心,克盡人倫,功垂萬世而不朽,絕對不是以奇奇怪怪的行為作號召,迷惑眾生。每一位聖賢仙佛,是以立德來修成的,考證五教經典,只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絕沒有教人修「術」以證品蓮。

茫茫大地,芸芸眾生,早醒早覺,去異端,明明一道,才是人生煌煌正道,登彼岸證品蓮,不枉費人生來世一場。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藉著外力加被以啟靈,難道你不怕外力是山妖水怪,自己清淨之身反成為魔體。這種以聲色追求如來自性,是人行邪道,地獄種子而已。

在新約馬太福音第七章十三~十四節︰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窄門是方寸地、永生之門,只有誠實寬厚的人才能進去;那寬門是地獄之門、魔鬼之門,引誘著你走入死亡之路,小心上當﹗
修道貴能心中有主,勿要見異思遷,誤人誤己;小道之術君子不為也。
張貼者: fang 於 下午5:46 2 則留言:
標籤: 禪心慈語
19 呂仙祖論神通
神通一詞,乃出自佛家語,即為通力也,作用自在無礙之謂也。神通有三種之別︰一報得通,為依果報而自然感得之神通,如三界諸天皆有五通。二修得通,即如一般三乘聖者修戒定慧之學及一般修禪性、靈慧之神通是也。

三變化通,變化辨識示現種種之神通力。
故,一般修道子每有人提及修道,則往往聯想到神通,似乎兩者乃為一體兩面,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如今名門正教之中,佛家講因果,重修持,而神通之說不予排斥。儒家因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主張,且儒家學說在民間廣佈流傳,根深蒂固,而採排拒態勢。道家重顯化,以神通救世,故道家修程上有神通印証。再諸如回、耶兩大教派,其祈禱等以祈求降賜恩庥等,顯名思義,亦為企盼冥冥中那股主宰力量降臨,雖未屬於神通之論,但其認定異能潛力則亦未明白否定神通之說也。

時至今日,台疆一地最為普傳之道場,先天大道及鸞堂;在先天大道之道子,以修道為靈性永恆之超脫,以性理修持為自我期許的目標,故對神通之說,較有排斥,此源於以儒家學說為基礎理念,故予視之為旁門左道。而鸞門則因諸天仙佛均能降鸞闡教,故神通顯化之論,時有所見聞也。

但兩脈均源以儒家學說,何以對事理有不同分判,此乃因先天大道以性靈修持為主,而鸞門以入世濟度為主,因此鸞門以神道設教,作壽世牖民之普化所致。不過,據佛道經典之記載,以人體及靈性的修持,在現代科學邏輯而言,在修持至某種境界可自人身產生潛力;此基本論據,在於人體之潛能及靈力所凝聚的意念,力量可產生是無可疑義也。

神通在修道子恆持精修中可得,並可在佛家六通中可印證,六通即為︰
一、神境智證通︰即俗謂之神足通,此通力可使人游涉往來非常自在也。
二、天眼智證通︰即俗謂之天眼通,此通力即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也。
三、天耳智證通︰即俗謂之天耳通,即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也。
四、他心智證通︰即俗謂之他心通,此通可得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也。
五、宿住隨念智證通︰即為宿命通,此通可得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罪障而無障礙也。

此五通在佛家至一般在家修眾之凡夫俗子亦可得之;
六、漏盡智證通,即俗謂之漏盡通,此通乃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也。

只有聖者始可得,此在俱舍論有明載。由此可知,神通中前五大神通,有心人可求修而得;但是,卻並非得神通即為證道。相反的,得證神通易墜魔障之中,古來佛道兩門,多有事例可證,因此儒家以神通力易流於妖言惑眾,而極力排斥也。
修道子了解神通之理論,但必須全部了解於神通之損益,切莫以為修道要修神通,以下討論神通之墜魔障,及神通不敵業報,以闡明神通過程之損益,以免道子陷入修道欲求神通之障礙,而阻絕返回理天之路。

神通易墜魔障
多數道子對於神通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在道程中易受惑於神通之假象;這種情形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立場而言︰

其一、一般道子在日常間,不論是遇上人生問題,或者是道程問題,則容易受惑於自稱已具神通者之誤導。際值末法時期,大道普降,因而人人聞道而修,易如反掌,亦因修道隨處可得,故造成修道子中有一知半解,而自以為得具神通,而致信口開河者,多矣﹗在此種羨慕「神通」之心態下,容易造成盲目崇拜而執迷,致使一般道子不能認理歸真,以智慧而修道也。

其二、乃是修道子在道程中偶得靈異現象,動輒以為獲得了神通,以致靈心蒙蔽,誤入歧途者,比比皆是。試觀,目前修道子頗多自詡得具神通,有者,由不定期的靈異現象,諸如︰有時眼可見靈界事物;耳可聽靈界音響,則自喜於有神通力。

以上兩種情形,在目前頗多修道子,均有此現象,但,實際上,此為錯誤矣﹗
一般道子,必須心有正信。何為正信?簡而言之,即是正道的信念,以皈依於道場而修,是為正信而行,凡事以理為準,是為正信之念。以道德約束己心,以智慧分析行事,此為具備正信之先決要素。能具正信,遇有人生運程中之波折、挫敗,甚至於情緒之起伏,憑藉著正信的力量,亦可為最基本的支撐。

很多修道子碰上挫折,動輒消極的逃避,或者求神問卜。此為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不能擇良而請教,則易受蔽惑。一般僅涉獵而未具神通力者,針此而蠱惑,乃易造成道子未蒙其惠,先受其害,更甚者,因而敗壞一世道基也,不可不慎之。
再則,至於道子本身執迷於求神通,更屬有害。一則神通力其本質乃人人具有,如佛云︰眾生皆具佛性。則佛性人人均有;神通力乃人身中靈力穿越時空所得到驗証的現象。即與各人均有潛能的道理一樣。所以,每個道子勤修苦練的過程中,智慧愈開,靈體更少受意念的蔽障,很自然的會產生神通力。

比如說︰一個道子修道多年,日日精修實鍊,內修靈性,外行功德,則本身靈性圓明,而功德之累積又祛除了夙累業障的牽纏,那麼他的身心意具不受外力干擾,很自然就可以顯現神通力。這就好比在同一個夜晚中,都市的人看聽都不及鄉野中的人,因為,干擾程度的不同所致。當然,本身的視聽官能的靈敏度,也攸關聽視,而這就好比神通力的顯現,也攸關於各人靈慧資質不同而顯現程度不同。

如若道子執意於修神通,這個執念,深入身心之中,久之凝聚成障,會產生一股力量,反而阻礙了自身身心意的神通力顯現。更因為心有所思,念入神意,因而紊亂了靈性,因而產生了許多幻象。許多道子求神通不成,反入魔障之中,就是這個道理。深願眾生明悟,神通力與魔障,只在一線之間,它大大的阻礙了道程的精進,修道子戒慎惕之。

神通不敵業力
神通力既屬超越平常的奇異力,而且,又與因果業力一樣可超越時空的限制,但其基本力量的源頭,乃在人體之內的潛能,及人體浮面力量的含蘊之中。那麼,它將也不能抵觸大自然之定律,有事實,可資為證。

昔日,憍薩彌羅國的琉璃王,大舉興兵來攻打佛陀的祖國迦毗羅城,佛祖雖在途中,苦苦相勸硫璃王息止干戈,但卻無法打消其念,只得作罷。佛祖座下弟子以目犍蓮尊者之神通第一,聞訊不服,請以法力救出釋迦族人。佛祖喟然而嘆曰︰「無以為功。」尊者不信,施展飛天神通進入被軍隊圍得水洩不通的城內,挑選優秀健壯之壯士伍佰名盛入缽內,再飛出大軍所困之城牆,滿心歡喜來到佛祖前,打開缽一看,原來伍佰壯士均成血水。

百思不解中,請求佛祖開示,佛祖才開示說︰「昔日在我國度中有一大湖,族人為慶祝大節日,竟將湖水疏洩乾涸,盡吃湖中之魚;其中有一大魚特為龐大。有一小孩因不吃魚葷,僅好玩以杖敲魚頭三下;此大魚即今日之琉璃王,大軍即為昔日魚族,其小孩即為今日之我。頭痛三日乃為杖敲三下之報,而我族人盡食湖魚,故今日此冤難消也。」

此一事例,乃可見果報為自然定律,雖如目犍連尊者之神通第一,佛祖之佛法無邊,亦不能破解此一業力果報;因冤業之形成,乃由輪迴凝聚而成的力量,而釋迦族人又不能懺悔修善,是以一報還一報,尊者欲以神通解圍而不得也。因此,神通在道程中,亦非大益也。
何以謂?蓋因修道子如得神通,妄自仗恃一己之力,橫作梗阻,雖是一片善心,但所行所為,紊亂定律。即如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而恃之行事,最終仍然難逃果報,死於亂石砸斃;他曾經深入地獄拯救母親,而飛行自在的神通廣大,如此下場,更印證了一句話︰神通敵不過業力。

在佛祖的座下弟子,他是第一人的遭遇。所以,修道子應如佛祖告誡弟子般︰用心於三業的淨化工夫。因為,修得神通者,即如世俗之人有武技在身,雖無心為惡,總有難免恃勢行事力處;德之不修動輒造過也。故,神通之於修道者,實屬損多於益矣﹗

但是,修道的過程,即在藉假修真,修假體而成真聖;到達某一種境界時,會很自然的具備神通,可說是「不求而自得」。若得神通,又可以憑之濟助眾生,不可謂之無益。況且在自身的神通力顯現,亦可排除三世因果的串連業力,可謂對道子亦有實質之益處也。
吾分析至此,有一個結論,即道子妄求神通,無益有損;但在修道至某種境界,會很自然的得具神通,是以故在進道之初,智慧的明辨,即品德的建立,必須很注重;就如會武者無德流於霸,會神通者無德反成邪。故,修道子必須體悟神通力不論是否有得,俱必須了解到它對個人道程成敗,有很大的關鍵。

23 珍惜現在開創未來
我們德慧菩薩 張前人在世時,經常會說︰「船開不等後來客」,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要把握時機,不要等到機會過了才來後悔。這次韓老前人功圓果滿回天交旨,是上天下詔。學道這麼久以來,老前人也曾經住院過、生病過,可是每次都好起來。沒想到這一次老人家真的跟我們永別了,內心有無限的感慨、無奈和後悔。這次老人家真的走了,才驚覺過去坐失太多良機了。
韓老前人在世經常說︰「見一次面就少一次見面的因緣。」很多前賢只是聽過而已,知道而已,內心卻不曾深思,我們不斷蹉跎光陰,浪費生命,而對我們的德性、應盡的義務、應負的責任,到底做了多少?當後學聽到韓老前人歸空的那一大早,想了很多。老天的事,尤其是大開普渡的事,是老天在主宰,機會卻是由我們在把握,每一件事情,都不是我們可以料想得到的。
今年正月到西螺信義育幼院去參觀,看見他老健步如飛,身子看來仍是那麼硬朗,可是過半個月就聽到他老生病住院的消息,過去韓老前人也曾住院,我們也都不以為然,沒想到他老這次真的回天交命了。倘若我們過了今天總想還有明天,過了今年總想還有明年,那我們擔不了責任,做不了大事。今年正月初六,到光明仁愛之家的點傳師團拜時,他老已不能來了,由陳前人發了一張字條,是他老要告訴我們每位點傳師的話︰
「今天是八十四年正月初六,大家又見面了,先感謝天恩師德,我們修道辦道是聖賢仙佛的聖業,不是平常爭名奪利的事業。我們必須有大公無私的心,要存好心,說好話,辦好事,救好人,助人為善之誠心,要身體力行去做,這是吾們的使命。
去年我說過︰『見一次面,少一次。』我們現在必須珍惜時光,趕快了愿。去年又有三位點傳師歸空了,說不定那一年都有回天交命的日子。吾們大家要同心協力快辦,了了自己的愿,將來也有一個交代。如能辦則辦,不能辦則守。活佛老師說︰『末後一著,最末後了,就要收束了,好好修修自己的內德。』」
這是韓老前人多麼誠懇的一番話,這也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把握現在,開創未來。過去師尊是火精子來出世,民國三十六年師尊歸空,當時活佛弟子失去了活佛日光的照耀,民國六十四年師母又歸空了,月光也殞落了。到了今年民國八十四年,唯獨的星光,就是韓老前人北辰星也殞落了,日月星光輝都沒有了,將來誰來帶領我們,誰來照耀我們,庇護我們。在過去的歲月中,師尊、師母、韓老前人為我們扛著多大的担子,那是六萬年來的冤業債,一把大傘庇護著。將來有了大考驗,誰再來庇護?那只有自己承担了,倘若我們再不自立自強的話,是沒有未來可言的,要自覺了,要確確實實的把握時機。
俗語說︰「年歲不會製造聖人,只會製造老人。」倘若我們沒有真正做些利益眾生的事,只是空蹉跎歲月而已。過了幾十年,我們只會變老了,沒有變聖人,仍是個凡人。
我們要把握現在就是要珍惜光陰。時間有幾個特性︰
時間有流轉不歇性,亙古不移,不因你不修不辦而停下來。
時間有不可囤積性,時間不能累積,年輕的歲月也不能累積。
時間的公平性,不管你貧富貴賤,不論你高興快樂,辦道或不辦道,積極或蹉跎,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
時間的相對性,過去、現在、未來,老實說,時間沒有現在,只有過去和未來。
時間的無窮性,無窮無盡。
時間的無價性,時間是沒有東西可以替換的。
時間的連續性,不可能中斷或重覆。
時間的不可切割性,它是一貫的。
因為時間有這麼多的特性,所以我們在身體健康時,年輕時,要及時把握,珍惜現在開創未來。有一道親健康時不知道要來修辦道,如今才很後悔,過去健康時,沒有把握時機好好的來修辦,如今要修辦為時已晚,因為他已得到癌症。
時間可成就好事,也可做不好的事。時間可以讓我們修持學習做聖人的事,也可做傷天害理的事,因為時間太寶貴了,我們要做好時間管理。
1.自我管理︰要規劃每一時段所要做的事,包括要渡那些人?要成全那些人?要看那些書?要如何自我反省培養內德?以及各種不當心態的克服。
例如︰對辦道懶散,自我圓融,自欺欺人,做錯事自己想盡辦法原諒自己,為什麼德性不如人?為什麼道務無法進步?為什 修持跟不上別人?這都要檢討。
修道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沒有實實在在去修內心,那樣的修道是不紮實的。倘若能以苛責別人的心來苛責自己,一定會進步。在功課的細目方面,要不斷的回頭反省,這就是懺悔的功夫,且計劃未來如何去改進,我們做了多少事,浪費多少時間,耽誤多少聖事?都要徹底檢討。
2.人生管理︰人生的價值,在於我們留下多少,而不是帶走多少。自古以來的聖人,立德立言立功,留下多少的德澤。像韓老前人歸空,多少人從國外回來就為了給他老上一柱香。孔老夫子歸天,多少人願為他守墓,以致結成了孔里。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活多久,而在於你做了多少。
人生是那麼有限,我們得做有效率且有效果的事。學佛就是希望做事半功倍的事。從韓老前人的事跡裡,可以發現存好心、說好話、有始有終、犧牲奉獻、立愿了愿,這樣就可成佛,這是事半功倍的事。今天聖賢仙佛的足跡、行誼就擺在我們眼前,我們只要依著他們的腳步去做,那成聖成賢足足有餘,不要再浪費時間,蹉跎歲月,青春不再來。
缺乏良好的組織力,常拖延時間,估計能力錯誤,不能腳踏實地,眼高手低,缺乏經驗,匆促決定以致多諾寡信。居上位的人喜歡攬大權,不給別人分工的機會。缺乏自省能力,不斷的再犯同樣的錯誤。毅力不夠以致無法完成每日的工作目標。電話打擾、社交太多、午休時間太長,這些都是浪費時間,蹉跎歲月的原因。
如果我們經常有把握時間的習慣,反省自己的習慣,說好話做好事的習慣,對人生管理有很大的好處。不必要的事情,要試著去說「不」,而不是人家要求你做每件事你都說好,結果每一件事都沒做好,所以要學會說「不」的藝術。
韓老前人告訴我們,「能辦就辦,不能辦則守。」韓老前人都九十五歲了,還說他每一分鐘都要修辦道,何況我們個個年輕力壯。雖然日月星都殞落了,但前面仍有許多大德者,仍有許多老點傳師可以帶領我們,每一位活佛恩師的弟子,都有一盞自性的明燈,自性的明燈要靠我們去點燃,去照亮別人,照亮自己,往後的日子就看我們如何發揮自己去照亮自性的光芒。但往後還有多少日子可以辦?還有多少可以了愿的機會?要知道「天時緊急,船開不等後來客。」倘若不把握現在,如何去開創未來?對未來一定要有目標,有所期許。已開創的道務要好好守住。師尊言︰將來成就不在道場的大小,也不在道親的多寡或佛堂的多少。我們可要珍惜有生之年好好的去修辦。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站在那裡,而是你要朝那個方向去走,盡心盡力捨己為人。
我們頭腦要清醒,道德要純潔,身體要乾淨。有健康的身體與健全的思想是人生的兩大幸福。在修身方面,不責人之過,不發人隱私,不念舊惡,才可養德。培養一個習慣可以得到一個個性,得到一個個性,就收獲一個命運。修道是修心,要從「心地」做起,倘若我們不注意,心念就會造成行為,行為久了就變成個性,個性不改就造成命運,所以「心念」是很可怕的,要慎隱微。在處事方面,一個人能被信任比擁有上萬的財產更幸福,處事被信任,德性也會被信任。面臨困難,只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才可處之泰然。辦道途中,難免會有許多考驗,但「考驗」不是永遠的,考驗可以增加我們的毅力和信心。每件事那能盡如人意?灰心是動搖的開端,動搖是失敗的近鄰,人生的光榮不在不失敗,而在如何站起來。忠言逆耳,別人給我們建議時要寬宏大量去接受,培養積極進取心,寬宏大量心。人和必得大利,道務才能開展。
珍惜過去,開創未來,是一體兩面,唯有懂得珍惜現在,才能開創未來,最後仍以韓老前人的話「能辦則辦,不能辦則守住自己的愿。」與各位前賢共勉。
Free Web Hosting